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完整的你

一個完整的你

一個完整的你

前言:

小時候在老家經常能看到鋪天蓋地的麻雀,鄉里的老人說麻雀不是好東西,會吃莊稼。

有一次二爺家裡稻子被麻雀吃了,就叫哥哥去掏鳥窩,把小鳥崽子都摔死,哥哥很熟練的上樹,把麻雀一隻只往下摔。因為我從小不在農村長大,看到的麻雀大多都是書上那可愛的樣子,就很不忍心,花了5塊錢讓哥哥把掏到的鳥都賣給我。

那天整整帶回來20多隻小鳥,奶奶說晚上可以油炸了吃掉,我不讓,把小鳥都放在空豬圈裡養著,撒好麥子,從磚頭下面翻出不少蚯蚓,希望他們能吃飽了長大。

第二天起來,20多隻小鳥都死了。

奶奶說養不活的,小鳥離了大鳥不吃東西,說著,用掃帚把豬圈裡的小鳥都掃了出來,倒在了田埂旁。

我花了一天做了22個墳墓,像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想給他們立個碑,但是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能寫上:1,2,3... ...

傍晚的時候,麻雀又開始大片大片出來覓食,看著天空中一隻只飛過的小鳥,年幼的我想著,裡面有沒有那些小麻雀的父母呢?

爺爺說:今年麻雀要成災咯,黑壓壓的一片,看到有捕鳥的,給你弄點麻雀吃吃。

這是我很小的時候的一個片段,一直存放在大腦里,另一個關於麻雀的片段是燒烤攤上的小麻雀,我喜歡吃它們的腦袋,很脆很嫩。每次吃燒烤我都會點。

我有點好奇,我是怎麼的變了呢?從一個不忍心看著小麻雀摔死的孩子,到一個喜歡吃麻雀的...我不知道應該在這裡填一個什麼詞,我本能的想到的是——惡魔。

我是惡魔嗎?

這個問題我想不通,有些人告訴我,他只是麻雀而已,沒有感情的,不用較真,

那吃狗的人呢?

狗有感情,一些大型犬是擁有聽懂語言的能力的,吃狗的人是惡魔嗎?

很多年之後我想通了這個問題:

當我打死一隻蒼蠅的時候,這不是我對它的態度,而是我對他整個族群的態度。

可能你有你的孩子,有家人,有愛情,有朋友,但我依舊會殺死你,我不是針對你,而是這就是我對你族群的態度。

就像在我小的時候,成片的麻雀飛過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兩隻鳥,我在猜他們是不是我帶回來小麻雀的父母,而爺爺看到的,是黑壓壓的一片,是一種叫做麻雀的族群。

個體不等於族群。

日本有教我們知識的蒼老師,有心理學界大牛森田,有傳說中溫婉的人妻,他們有家人,有孩子,有愛情,有慾望,但他們合成一個整體,變成日本這個民族,就是惡魔。

所以,個體沒有成為惡魔的力量,往往惡魔是族群。

可能我吃小鳥,你不吃,但是小鳥看到你我都會躲,它認為我們都是惡魔。

正文:

在我青春期的時候洗澡,看著鏡子里自己健美的身材,我總會很想不通,我這麼帥,為啥沒有女孩子追?

現實生活中,很多各方面都不錯的人為什麼他會抑鬱,會自卑,會自我價值感很低?

這兩種現象都是由於同一個問題導致的:

錯把個體當族群。

人可以看做是各種特質的合集,每一個特質可以當做一個個體,而這些小的個體合成的人,就是族群。

一個人自己看自己,只能看到特質,即使他看懂了自己所有的特質,他都無法做到了解自己,這就類似於,把一幅名畫拆成12分,每一份你都看過,但是你無法想像出這幅畫的整體長什麼樣子。

你可能大腦抽象能力比較強,能把圖形構造出來,但是你絕對無法復原那種神韻。

因為個體在合集過程中,個體在變化:例如一個人的美麗特質在和嫉妒特質合集的時候,美麗和嫉妒都變了。

而別人對你的態度,是先最明顯特質,後整體的過程。

例如一個渣帥,你首先會看到他的帥,然後接觸下來,感覺這個人整體都不太真誠,愛說大話,愛撒謊,這時候你會把這些零碎的特質抽象出一個標籤,叫做渣。

而渣帥是看不到自己的渣的,他只能看到個體,看到自己對某一個女孩子付出了很多,看到另外一個女孩子真的很吸引人,看到自己很糾結... ...

只有他看到很多女孩子都被他傷害了,他不再逃避這些結果的時候,他才能從結果里抽象出一個與他所有的特質都無關的標籤:我很渣。

用這套理論,我解釋兩個例子:微笑抑鬱症。

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疾病,往往發生在那些優秀的男孩女孩身上。

外人看來,你明明那麼優秀,為什麼還想不開?

這是因為,外人看到的是:整體很優秀;他自己看到的是:某一個特質很糟糕,這個特質可能是有一個糟糕的父母或者一段糟糕的感情,有或者自己某一個糟糕的想法。

所以,一個人想要真正的了解自己,必須別人的幫助,藉助別人的眼睛,才能看到整體。

糾結於某一些特質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事情,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些你認為糟糕的特質,對你的整體到底有什麼影響。

就像早年的化學閹割,能讓人變得成為安靜,不浮躁,但是結果就是,對這個世界毫無感情,成為行屍走肉。

就像你看著不爽的一堵牆,他很可能就是你的承重牆。

變好的前提,是對整體的充足理解,改變整體,特質自然而然就會變。

單一改變特質,整個系統都會拖你後腿。

那如何對自身的整體有充足的理解呢?從去年開始我就開始做社群,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做了半年,確實發現有很多不足,但是也有超越心理諮詢能達到的效果。

雖然大家依舊還是非常的關注自己的特質,自閉著,糾結著,但是他們多了很多機會能從整體上了解自己,但我覺得還遠遠不夠。

因為衝突不夠多,產生的結果就不夠多,沒有結果就無法感知整體,所以,為了改良,我找朋友開始試驗一種更激烈的治療方式:

網路團體衝突任務模型。

首先,你需要選一個角色,這個角色會有一些特徵,你可以選那個和你最相似的,也可以選那個你最喜歡的,然後,你會和其他人互動,你會接受到任務,例如讓玩家3愛上你,或者在某一次會議上,讓玩家4暴怒;

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底層人格和潛意識會不斷暴露,也會產生大量的結果,整體和一些你根本就不知道的個人特質都會呈現出來。

佛系玩家可以更了解自己,

神系玩家可以看到人性的脆弱和卑劣,

孤狼系可以不斷磨礪自己的心理操縱數,當然你也可能看到以前自以為牛逼的自己,到了具體任務裡面有多無力。

現在是測試階段,收11個人,報名聯繫下面這個人,對了,不要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格獨立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人格獨立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