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甘肅蘭州大青山市場商戶入駐毅德城

甘肅蘭州大青山市場商戶入駐毅德城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甘肅報道(記者 李虎)3月29日一早,運營8年的大青山蔬菜瓜果批發市場人去場空,商戶幾乎在一夜之間連同車輛貨物遷入相距不足1KM的毅德商貿城內「甘肅蘭州毅和土特產批發市場」開展經營。28日中午,大青山市場商賈雲集,依舊供需兩旺。下午市場突發性斷電引發商戶離市風潮。商戶在多方盯控之下搬遷行動如此之迅速,令各界防不勝防、錯愕不已。

3月29日,毅和市場內商戶開展經營活動 記者 李虎/攝

3月24日,蘭州當地媒體發布新聞稱:榆中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蘭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穩步推進大青山蔬菜瓜果批發市場關閉搬遷工作,確保30日零時起準時關閉該市場,並按照市委市政府既定決策部署,向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集聚整合。在近半年的時間裡,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承接大青山蔬菜瓜果批發市場的宣傳廣告佔據了市區公共交通、市政設施的顯眼位置,承接動態新聞常見於當地媒體,28日下午,該中心還舉辦了有市、縣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參與的市場搬遷承接大會。大青山市場商戶搬遷風潮發生後,也有商戶選擇前往該中心,但數量相差懸殊。

原大青山蔬菜瓜果批發市場(下稱大青山市場)大多數商戶為何要選擇遷入蘭州毅和土特產批發市場(下稱毅和市場),而放棄政府主導的蘭州國際高原夏菜副食品採購中心(下稱高原夏菜採購中心)呢?一些商戶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坦言,自去年提出大青山市場搬遷以來,為爭取在新市場有一席之地,大多商戶選擇了在兩個市場同時登記、占庫,並視時局做出最後選擇。3月底市場要關閉的消息傳出後,商戶陸續到兩個市場考察,他們發現高原夏菜採購中心連接外界的幾條主通道因受征拆進度影響仍未開通,交通通行問題會嚴重製約市場的正常運營。一些商戶也指出,2016年300多戶商戶選擇與高原夏菜採購中心同處定遠鎮的瑞鑫商業城後經營遭遇挫敗,損失慘重,彼時瑞鑫商業城外接交通暢通,因此目前選擇高原夏菜採購中心具有一定的風險。待今後高原夏菜採購中心交通改善之後,可能會選擇入駐。而一部分商戶選擇從眾,他們指出,當有商戶選擇遷入毅和市場經營時,由於緊鄰蘭州主城區,運輸上的成本優勢必然會阻斷主城區採購商進入較遠的高原夏菜採購中心,因此他們不得不跟隨遷入。也有商戶認為,受26日「高原夏菜搬遷運輸隊」封堵毅德商貿城西門的不理智行為影響,商戶擔心遷入該中心後遭遇強勢管理而臨時改變搬遷意願。根據榆中縣發布的通知,大青山市場最遲於3月31日徹底關閉,但離市大潮提前發生。29日下午約3時,整個市場供電突然中斷,這被一些商戶解讀為政府關閉市場前終止經營的強制措施。如果市場不再供電斷電,將導致市場保鮮庫的果蔬產生損失,因此商戶選擇快速搬遷,向兩個新建市場分流。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春節前接到榆中縣有關毅和市場項目違規建設的整改通知後,毅德商貿城暫停了毅和市場的建設,積極配合各行政職能單位對存在的問題逐一整改,目前取得了建設所需必要手續,其他手續和整改工作還在不斷完善中。據其介紹,毅和市場項目建設一、二期工程總投資約4.2億元,目前已完成產值3億元,無論外部現有道路還是內部場地和硬體設施眼下就能滿足大青山市場的整體遷入和正常運營,後期道路的規劃和建設也在開展。毅和市場相關負責人指出,原大青山市場服務公司已就該項目投入1億元,如果放棄已建項目,兩百多名股東(商戶)將遭受重大損失乃至破產。一些股東指出,原董事會成員在大青山市場存亡之際意見分散,令商戶深感失望,基於市場和自身利益的考量,商戶臨時選擇自主搬遷。

3月28日下午,大青山市場幾近空市記者 李虎/攝

按照《蘭州市主城區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實施方案》(下稱),毅和市場並不符合大青山市場的承接工作,毅德商貿城與原大青山服務公司是否擔心毅和市場的後續經營被政府叫停呢?

上述雙方負責人指出,毅德商貿城在簽約蘭州時定位為全業態,承接大青山市場的需求早期也被省市同意,省市領導明確指出,要尊重市場主體意願,公平競爭。2017年9月,蘭州市委常委會討論《方案》時也強調要充分尊重市場主體作用,《方案》只是指導性文件。毅和市場即原大青山市場不但承擔著蘭州市區70%的果蔬供應,也是甘肅、新疆和青海等省、區的主要果蔬供應市場,希望當地政府尊重民營企業間的合作,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雙方負責人還指出,如果毅和市場的經營被強行叫停,損失將是巨大的,勢必將兩家民營企業逼向長期行政訴訟的泥沼。

絕大多數大青山市場商戶的選擇最終能否得到市、縣政府的認可依然是個未知數,本報將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商報 的精彩文章:

溫州博物館迎來當代陶瓷秀
赴美上市熱又起 愛奇藝B站同步進入IPO倒計時

TAG: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