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歡

林清玄:人生最美是清歡

林清玄,漢族,生於台灣,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自幼生長在一個幾乎遠離文明的環境中。他從小喜讀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一句,令其一見傾心。他坦言,自己的人生就是從最底層的社會出發的。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代表作有《菩提十書》《身心安頓》《清凈之蓮》《桃花心木》《人生最美是清歡》等。作品《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本文作者(右)與林清玄

單從外形上端詳,林清玄先生便透出一股清歡味。

什麼是清歡?用他的話說就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歡愉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林先生正是這樣的人,在眾人精心呵護他的眼光里,大方地將掉在桌上的一片菜葉撿起放進嘴裡。

林清玄的長相絕對不能說帥,甚至許多人說他丑。然而林先生一出現,卻讓人看到一種紅塵外的氣質。他瘦小的身軀,散發出強大的氣場。這種氣場就是氣質,是那種輕易不能觸碰的氣質,又是人們爭相要目睹的氣質。因此林先生的演講現場,便被一層又一層人流包圍,甚至由此引發了一些矛盾與爭執。

林清玄在接受記者採訪

林清玄從小喜讀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一句,讓他一見傾心,深入內心。他坦言,自己的人生就是從最底層社會出發的。林清玄生長在一個幾乎遠離文明的地方,家庭也十分貧困。但他從小就有「作家夢」,希望改變當地從來沒有作家的狀況。小學三年級開始,他便給自己定下規矩,每天寫五百字,無論有風有雨,無論心情好壞。上了中學,字數就增加到每天千字。十七歲那年,他決定離開家鄉,出去闖天下。臨走前,母親送給他一個玻璃瓶,裡面裝了三樣東西:一是拜祖先的香灰,二是農田裡的土,三是井裡的水。母親一來希望他不管去到哪裡都能服當地的水土,二來也不忘家鄉。

離開家的林清玄因為貧困,生活一度困頓。為了生存,他做過餐廳服務員、碼頭工人,擺過地攤,去洗衣店熨燙衣服,甚至殺過豬,惟一不變的是堅持每天的寫作。他說當時殺完豬,回到住處就洗了手寫作。艱苦的環境中,林清玄抱定一顆清歡的心,完成並發表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很快被讀者喜愛並喻為「天才」。

寫作,出版,再寫作,再出版。今天,64歲的林清玄已經出版了三百多本書。關於會不會繼續寫下去,他早年便告訴過讀者:如果我下午死,會寫到早上;如果明天會死,就寫到明天早上。

他深信,最好的作品,他還沒有寫出來。

林清玄與法門寺佛學地院長賢空法師(右)交談

法門寺主持、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左)與林清玄互贈送作品與禮品

林清玄寫過許多禪意的作品。將文學與佛學結緣,於他也是一個偶然。自發表作品以來,林清玄的寫作與工作一直很順暢,他在報社工作的第六年就當了總編輯,同時還在報紙上開設了十八個專欄,又主持節目做電視公司經理,以及廣播節目《林清玄時間》。在台灣,林清玄一時風頭無二,成為大眾眼裡最成功的人。

可是有一天,他在等樣刊時翻到一本書,卻瞬間被開篇一句話震驚了:「到了三十歲的時候,要把全部時間用來覺悟。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用來覺悟,就會一步步走向死亡。」他說那時候他已經超過三十歲,卻完全不知道覺悟是怎麼回事。從那天起,他開始了新的思考。他不住問自己,作為一個成功的人,是不是應該很安心,幸福,快樂,舒服?可事實卻不是這樣,他覺得煩惱反而增加了,負擔很多,生命中失去了很多空間。於是,他毅然辭掉所有工作,到山上閉關,走進佛學世界,開始了長達三年的清修與思考。林清玄一系列充滿禪意的散文,也隨之誕生。

林清玄分別在法門寺與寶雞進行了《心存歡喜過生活》的主題演講

關於禪,關於佛,他沒有刻意追逐。但早在少年時,他最想要的家就是在森林中有一所花樹圍繞的小屋。他把那樣的小屋叫「空之居」,其實就是「禪房」。但他從來不會特意去找一座廟宇朝拜,因此他的廟宇經驗不單是宗教,更多來自感情。他說他的心裡好像隨時準備著一片大空地,要把每座廟宇一一建起。廟宇本身,於他是沒有意義的。他說學生時代,在沒有特別需要的情況下,他也會信步走入後山的廟裡,在那裡獨坐一下午。回來之後,快樂也沉潛了,悲傷也平靜了。

一如他的文字,總是沉靜的,似清水般流淌在人心裡。

從小生活清苦的林清玄,文字里為什麼多是清澈的歡愉?他說是緣於母親。因為從小看他寫文章,母親就建議:「趣味的多寫一點,與大家分享。辛酸的少說一些,生活已經夠苦了。」生活中遇到辛酸事,如何化解?林清玄說,中國文化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傳統叫「優美」,就是創作要把苦痛收起來,儘可能表達美,展現美。比如畫,比如書法,比如攝影。文學作品,唐詩宋詞,也是優美的多。他自己更是這樣,即便是講一個心碎的故事,背後也會呈現美,呈現暖;即便在最痛苦的時候,也會看到天上絢麗的煙花。他說美與挫折體現在不同的層次上,要學會不斷提煉,讓辛酸也美起來。

他說這也是他的作品與大多數中國散文的區別。也許是國內作家成長環境比較沉重的緣故,許多散文作品會涉及家族、國家及民族大事。而他,大多數時候只想寫生活、觀點及身邊的閑情逸事。

林清玄參觀陝西青銅博物館

但是,中國文化對他寫作卻有著很深的影響。一是之前說到的通過作品呈現美;二是他覺得中國古代許多文學、藝術、哲學家,首先都是生活家。比如他喜歡的蘇東坡,就是植根於生活的,他把儒家、佛家、老莊的思想薈萃於生活,通過文字表達出一種隨緣自足的生命觀。不管生活多麼困窘,蘇東坡依然不改落拓不羈的性情,總會寫出境界高妙、文採風流的作品。因此林清玄一直認為,「清歡」是生命的減法,是捨棄了世俗的追逐與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他坦言書中許多生活層面的東西,以及思想的建立,都是從中國這些大家身上學到的。由此他也認為,既沒有思想也不懂生活的文字,註定不會動人。

為什麼菩薩會坐蓮花而不是別的花,他也研究過蓮花的五德,即污泥不染之德,一莖一花之德,花果同時之德,一花多果之德,中虛外直之德。林清玄眼裡,蓮花清凈、細膩、柔軟、堅韌、芬芳,所俱五德與菩薩相似,因此菩薩獨愛蓮。為此他曾花費一天時間,陪著種蓮人在蓮田穿梭,靜靜聽對方娓娓向他訴說一朵蓮從下種、灌溉、成長、採收,以及避風災的過程,感受微小如蓮子的大學問。他說,種蓮人就像蓮子一樣,表面上如蓮花一樣美,工作的辛苦卻與蓮心一樣,是苦的。

山西畫家牛力(右)受邀向林清玄贈畫

見林清玄那天,天氣有些熱。現場有受邀而來的山西畫家牛力,便送給他一把扇子。牛力擅長禪意畫,畫面自然離不開蓮花。林先生打開看到扇面後很是驚喜:你怎麼知道我喜歡蓮?身邊的林太太更是忍不住小心向牛力提出:我們,能不能請您一幅蓮畫?

專為林先生而來的牛力早有準備,當即送上一幅禪意蓮畫,名字便是《人生最美是清歡》。

這便是緣分。林清玄更與牛力當場約定,用他的100句經典禪句,配牛力100幅禪意畫,聯手出版。

林清玄與夫人在陝西青銅博物館合影

林清玄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人。而今天,他看待成功的標準卻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愛與寬容。

他覺得,第一流人物,是那些在塵世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

文章來源:映像PIC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行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讀行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