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黑最慘的三位亡國君主,他們是真正的背鍋俠!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中華大地上經歷了幾十個不同的朝代,他們從興盛到衰亡,或許時間跨度不同,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大都相似。而那些末代帝王,由於長久的安逸,也逐漸變得腐朽墮落。
但也有少數的帝王,卻純粹是生不逢時,即便勵精圖治,也未能救亡圖存,甚至最後還背上了大黑鍋,令人唏噓不已。
首先就是商朝的末代皇帝商紂王帝辛,自小便天資聰穎,才華過人。
然而,由於繼位之時商朝已是處於日薄西山之際,加上他重用奴隸貶低貴族觸怒了當時的貴族階層,以至於遭到諸侯聯軍的圍攻,最終失敗自焚而死。可惜的是,在其死後,新的統治者為了政權的合法性,對其進行肆意抹黑,以至於呈現在後世面前的商紂王面目全非。
周武王伐紂時,指出商紂王的罪責有:第一,什麼都聽女人的,「惟婦言是用」;第二,排擠貴戚舊臣,「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第三,祭祀不恭敬,「昏棄厥肆祀,弗答」。後世對這些罪責進一步演繹,杜撰了商紂王寵愛禍國殃民的妲己,以炮烙、挖心之刑殘害忠良等事,並說他過著「酒池肉林」的腐朽生活,逐漸確立了商紂王沉迷酒色、昏庸殘暴的形象。
事實上,商紂王雖然不是一個明智之君,但也沒有那麼壞。商周的改朝換代,看似是一家一姓的改變,實際上卻是文化制度上的大轉變。而商紂王最初被黑的原因,正是來自於這種文化的差異。
第二個就是隋煬帝楊廣了,隋煬帝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修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改制度量衡等等,均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正面影響。
然而由於對外戰爭頻繁,濫用民力,導致天下烽煙四起,最終走向滅亡。而其死後,也被黑成了昏庸無道,殘暴不仁的昏君,確實有點慘。
楊廣給後世留下的遺產,並非只有大運河和科舉。他曾寫下《春江花月夜》一詩:「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唐人張若虛根據此詩意境,寫出同名作品――「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被聞一多譽為「孤篇壓全唐」。
而楊廣的另一作品「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被歷代傳誦,後世馬致遠的名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意境或從此化出。
武則天代唐而立,將隋煬帝所創的科舉制全面落實,注重詩賦取士。這一政策被之後的李唐政府發揚光大,成就了燦若星河的唐詩的同時,也瓦解了世代相襲的關隴集團,使普通士人獲得參政通衢,階層流動起來,門第社會開始崩塌。
楊廣,這位英俊非凡、才華橫溢而又好大喜功之人,在功與過兩方面,都屬千古一帝,令人至今評議不休。
最後一個就是大明崇禎皇帝了,這也是公認最讓人同情的末代皇帝。明末積弊叢生,崇禎登基後勵精圖治,妄圖扭轉局面,然而求治心切,再加上內憂外患,終於釀成了國破家亡的大悲劇。但崇禎以「天子守國門」的氣概,與國共存亡,讓無數後人敬佩不已。
崇禎皇帝名叫朱由檢,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這個王朝最後一個皇帝。多年來提及崇禎,人們總愛以「殺害忠良」、「自毀長城」等標籤來概括他,似乎他真如歷代亡國之君那般昏庸無道。然而,歷史上的崇禎皇帝真是如此嗎?
崇禎皇帝幼年並未學習過較多的治國方法,但即位後卻支撐了朝不慮夕的明王朝17年,功雖不及漢武帝唐太宗,但他至死不忘百姓,的確能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而清末皇帝是怎麼對待異國侵略的呢?溥儀在《我的前半生》里說:「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他與崇禎皇帝是不可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