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究竟會如何死去?

我們究竟會如何死去?

「面對死亡,我們總是顯得太過慌張」

我第一次有了死亡的概念

是源於去年的一場直播。

誰也沒想到我們會

在現場目睹了生命的消失…

那時候我們離死亡是那麼近,

近到能感受到死神的擦肩而過,

聽著親人的撕心裂肺的哭喊,

看著ICU複雜的搶救設備,

心裡突然就在想:

「死亡是什麼?」

「我又會怎樣死去?」

…………

活著的人都不願意談論死亡,

情願做只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

但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來得更快,

我們需要好好活著也需要好好死去。

正如海德格爾所說的「向死而生」,

理解死亡會讓我們能更真切地活著。

「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著…」

「當死亡不可避免,你會【被活著】么?」

ICU病房內我們經常會看到:

渾身插滿管子的絕症病人靠著呼吸機

維持著儀器上基本的生命體征,

他們就那樣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裡,

充滿痛苦意識不清無法說話,

僅僅是為了維持一個「活著」的狀態,

不斷重複著開刀、電擊、插管……

如果死亡已不可避免,

何必要遭受如此折磨?

「因為每一個愛他的人都希望他活著…」

「如果他死了,我就沒有爺爺了…」

「哪怕有1%的可能也請盡100%的努力…」

「只要活著,只要活著就好,求你了…」

在親人的苦苦哀求下

醫生不斷給出新的治療方案,

所有人都顧不上病人的意願,

所有人都被【愛】折磨著…

但讓一個人充滿痛苦再多活幾天,

這就是我們的愛么?

這樣被活著,

除了延長痛苦沒有意義。

「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意義重大! 」

我們傳統的標準醫療服務是有病治病,

為活著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

哪怕犧牲病人的生存質量。

但善終服務本著讓臨終患者充分去享受生活,

讓絕症病人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

在最後的日子裡

他們依舊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讓親人最後記憶里的他們

還是好丈夫、好妻子、好父親、好母親……

這種治療的三條核心原則就是:

1、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

2、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

3、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簡單理解就是

雙方放下恐懼和憂慮,與死亡達成和解。

對待即將離世的病人,

親人們不必再執拗於治療方案,

陪伴與傾聽就是最好的【治療】。

你應該知道他有哪些未完的心愿,

是否還記掛著遠方的故鄉與老友?

想在哪裡做最後的告別?

你可以告訴他現在你有多愛他,

以後你會多想他,

慢慢聽著他們回憶這一生,

重溫一起度過的日子…

像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所說的:

「滿意地結束你的旅行,

就像一顆橄欖成熟時掉落一樣,

感激產生它的自然,

謝謝它生於其上的樹木。」

這才是死亡最好的樣子…

4月3日

晚8:00至10:00

悅悅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中西醫暨老年腫瘤科副主任薛冬老師

在知乎為大家開啟

一場生死必修課—臨終關懷

本次live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準備好和至親告別不是件容易的事

1. 如何判斷親人是否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2. 如何讓患者本人接受這件事?

3. 患者意願、親屬意願及醫院方案如何達成一致?

二、臨終關懷及舒緩醫療

1. 什麼是臨終關懷( hospice care )及舒緩醫療/姑息治療( palliative care )?

2. 舒緩醫療等於放棄治療嗎?

3. 什麼樣的患者適合舒緩醫療?

4. 這些搶救方法並不能治病

5. 如何讓患者了解舒緩醫療?

6. 國內舒緩醫療的現狀

三、 Time to say goodbye

1. 最後的日子裡,什麼對患者才是最有價值的?(延長生命有時往往也在延長痛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悅來了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篇走心寫的走腎的文章……
如何做到自強不「吸」?

TAG:悅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