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前,斯大林所做的兩件小事,日後卻被高度讚賞
在堪稱「人類歷史的悲哀」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有著許許多多為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今天要說的這兩件事情是發生在德軍入侵蘇聯之前,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所做的,事情雖小,但在日後影響著二戰的格局變化。
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隊莫過於戰爭初期的德軍,強悍且快速的作戰風格橫掃歐洲,雖然蘇聯的軍民都是戰鬥民族,同樣強悍,但是無奈,在戰爭初期並不是德軍的對手。
可是戰爭卻是以蘇聯軍民勝利而結束,這期間的原因除了德軍指揮失誤以外,就是蘇聯方面最高領導者斯大林的英明決策和果斷勇敢了。
在德國閃擊波蘭後,意識到危險的斯大林已經率先下令保障了一切武器研發的經費,也正是因此,喀秋莎火箭炮應運而生。並且在1941年7月蘇聯紅軍在向前線各部隊運送物資時,秘密將喀秋莎火箭炮運抵前線,在後面的作戰中,蘇聯軍隊的喀秋莎火箭炮一經使用就給德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此德軍還專門下令要不惜代價摧毀喀秋莎。
另一件事情就是斯大林創建的一個名為「看不見的師」制度,因為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紅軍損失慘重,為了彌補兵員,蘇聯在全國大量緊急的擴招了許多新兵,但是這些新兵的戰鬥力並不強,也沒有經過幾天的正規軍事訓練,於是斯大林便在每個完整的軍隊編製當中設立兩個副職軍官,就和足球或者籃球比賽當中的替補陣容一個道理。
這樣一來,蘇軍要是想要立刻組建一個新軍隊,直接將其抽離出來即可,於是,通過這個「看不見的師」制度,蘇聯紅軍兵員和戰鬥力大增。甚至讓德軍誤以為蘇聯紅軍是越大越多的。
雖說這是兩件比起戰略戰術來說要小許多的事情,但是因此所帶來的影響確實相當之大,甚至直接影響到了二戰的結局。
如果就這些決策和戰略來評價斯大林的話,他的確是一位明智的領袖。
※為什麼土耳其不再參加二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為什麼二戰時,日軍扔手榴彈前要在頭上磕一下?想不到性能差到這個地步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