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導致明朝滅亡,和李自成失敗毫無根據
時下,一種流行的明朝滅亡、大順短命的觀點,是李自成起義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他沉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李自成百萬起義大軍真正在戰場上戰敗,並非敗於清朝,而是敗於當時肆虐橫行的鼠疫。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在研究明朝歷史後,私以為不敢完全苟同。
主要理由如下: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極其特殊的時刻。這一年,在北京竟然三易旗幟,先是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再是大順皇帝李自成,後是清朝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明朝日落孫山、大順不堪一擊?只是因為個自然災害的「鼠疫」嗎? 我們知道,朝代的更替、歷史的發展,歷來不會只是某個自然災害的因素所致,其背後必定有其深刻原因存在。明朝已到了腐朽敗落的地步,再難以為繼,滅亡是早晚的事。而大順軍隊在李自成帶領下勢如破竹攻入北京,卻也僅僅堅守四十天就不堪一擊,兵敗外逃,就很有些不可思議了。
根據史料,我們不難得知,李自成進入北京後,儘管通過肅貪追贓搞到了七千萬兩銀子,相當於明朝的十年稅收,有足夠的財力可支撐他龐大的軍隊。但起義軍中的很多將官經不起都市豪華生活的誘惑,日趨驕奢淫逸,士卒也各身懷重貨,無有鬥志,是其最後失敗的主要原因。
至於說到李自成百萬大軍僅在四十天時間就失去了原有的強大戰鬥力,是鼠疫所致,並非沒有可能。畢竟鼠疫非一般傳染病,大批人馬一旦感染其破壞力不可小視。問題是,為什麼清兵就沒患鼠疫呢?有人說,歐洲人在研究14世紀歐洲鼠疫時從留下的壁畫及文字中發現,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騎兵倖免於鼠疫。於是得出結論:鼠疫經跳蚤傳播,跳蚤討厭馬味,所以騎兵不被鼠疫傳染!眾所周知,八旗鐵騎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騎兵組成,所以是不會傳染上鼠疫的。這個說法有些牽強附會,過於勉強了。
異議一,跳蚤是否真的討厭馬味?據多年的生活經驗與向有豐富閱歷的馬匹飼養專家請教,馬身上未必就不會長跳蚤。 跳蚤生活史為完全變態,整個發育過程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蚤類主要孳生於陰暗、潮濕,有動物宿主居留的地方,如室內牆角、床下及寵物、鼠類的巢中,成蚤由於吸血和對溫度的需求,常寄居於宿主的毛髮間,或遊離到宿主居住場所及附近。
大多數蚤類皆在溫暖季節繁殖,一般最適宜溫度為18℃-27℃,最適相對濕度為70%以上。蚤的發生高峰季節隨地區、氣候而異,如印鼠客蚤在九月最盛,人蚤在8、9月數量最多。 透過這些介紹,我們得知,跳蚤「主要孳生於陰暗、潮濕,有動物宿主居留的地方」,「常寄居於宿主的毛髮間,或遊離到宿主居住場所及附近」,這就是說只要條件許可、溫度適宜,就可能生長有跳蚤,並不是馬匹身上就不長。
事實上,許多有經驗的馬匹飼養者都指出過,馬也會長跳蚤。
異議二:即便退一萬步說,跳蚤確實討厭馬匹的味道,那麼清軍騎兵是否寸步不離馬匹呢?我想這點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到的。行軍打仗可以在馬背完成,休息和休閑也都時刻在馬背上嗎?不僅難以自圓其說,也令人無法置信。 假如說,到後來鼠疫把老鼠都殺死了,跳蚤也無法生存,倒是有些道理。
不過,幾乎都是同時發生的事情,何以明軍與順軍有事而清軍無恙呢?未免有點匪夷所思了。 因此,「鼠疫導致明朝滅亡和李自成失敗」的結論,缺乏有力證據,缺少足夠信服。
※李自成殺李岩朱元璋殺沈萬三及用蒸鵝殺徐達,都是子虛烏有之事
※吳三桂為什麼會投降清軍 其實他一直都被人誤會了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