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子: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老子: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人心之危,

道心之微

GIF

春曉吟

 龔一·古琴

龔一 

00:00/04:16

原題:《李健:讀老子的點滴體悟》

1、老子祖本應稱為《道經》

我在拙文《郭店老子甲本是真經》論述過,郭店《老子》甲本是老子祖本的傳抄本。

郭店《老子》甲本論道不論德(只有一處論德,「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所以應叫《道經》。

論道不論德,這符合老子是道家的事實,老子是道家,不是道德家(通行本《老子》一方面既提倡道,也提倡德,一方面又說「失道而後德」,是自相矛盾)。

《道經》這本書也是有的,《荀子·解蔽》引用:《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的大意是,人如果能謹小慎微,就能體悟到道的深遠微妙。

這符合郭店《老子》甲本中的「長古之善為士者,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是以為之容:豫乎若冬涉川,猶乎其若畏四鄰,儼乎其若客。渙乎其若釋,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濁。」

大意為:遠古善於行道之士,必定微妙通達,深邃而不可形容,只能勉強地加以形容:遲疑啊像冬天跋山涉水,顧慮啊像面臨四敵,莊嚴啊像做客人一樣。煥然啊像冰雪融化,敦厚啊像原木質樸,混沌啊像渾濁一樣。

2、「絕智」是為了通道

「絕智」通常認為老子反智、消極,其實老子的「絕智」有更深刻的含義。

智是什麼,智就是人的知識、智力,知識、智力的本質是什麼,那就是分別心,而分別心正是人的主觀建構,是非善惡,二元對立,主客二分,實際上違背了宇宙作為一個整體的客觀事實,尤其違背了道的整體為一。

所以老子認為,人的智與實存的道漸行漸遠,只有超越智,才能體道。

3、自然不是萬物

如果自然是萬物,「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中的「萬物之自然」就是語義重複。自然不是大自然,不是自然界,而是指自身的本然(自:自己、自身;然:本然、實然)。

4、老子不反對文化

老子十分注重對天地道的遵循,人要以天地道為法則。

因此,不少人認為老子是自然主義,反對文化。

這是一種誤解,老子其實並不反文化。

比如老子提出「以正治邦」,這個「正」就是公正,正義,這就涉及人的價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

老子提倡文化,只是反對文化強制,因為文化是人類自己養育進化而成的,不是統治者建構和灌輸而成的,所以老子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指聖人,聖人主張的文化是自化,而不是教化。

教化就是強制,就是一廂情願,就是意識形態灌輸,就是統治階級的一己之私,所以老子還說:「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5、老子講邏輯

不少人認為老子不講邏輯,這是一種誤解。

在此舉四個例子說明老子是講邏輯的,第一,關於宇宙本原,老子把超越於時空超越於經驗超越於現象的道作為本原,這就是徹底的邏輯,這完全達到了西方古典哲學中的本體論的理性高度;

第二,老子不僅講天地,還講天地之間(「天地之間,其猶橐籥歟?」),這也是邏輯,人們講天地,卻忽視了天地之間;

第三,老子為什麼要說「為無為」,因為追求「無為」本身也是一種為,所以「為無為」才是邏輯的徹底,老子還說「事無事」、「味無味」、「教不教」、「欲不欲」;

第四,老子不僅講有無,還講有無相生,不僅講難易,還講難易相成……這都是注重邏輯的表現。

6、郭店《老子》甲本中的重文號不多餘

郭店《老子》甲本有兩處重文號,學者們常常認為是多餘的,這種認定是受到通行本的影響。

第一處:「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復眾之所所過。」

學者們認為,所所兩個字是重複的,應去掉一個所,即重文號是多餘的。其實不然,所所這個詞是有的,《詩經》里就有所所這個詞。

在老子「教不教,復眾之所所過」的語境中,所所指紛紛、相繼,全句的大意為:聖人以不教化為教化(即身教重於言教),修復眾多統治者紛紛犯下的過錯。

第二處:和其光,同其塵塵。

學者們認為,塵塵兩個字是重複的,應去掉一個塵,即重文號是多餘的。其實不然,佛教中就有塵塵這個詞。

塵塵就是大地,是塵世。「和其光,同其塵塵」就是說不僅要跟日月的光輝和諧,還得和大地之塵世混同。

通俗的說,就是既出世,也入世;既嚮往理想,又面對現實。就是反對二元對立,進入玄同為一的境界。

備 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文學 的精彩文章:

執子之手,就想在這樣的庭院里與你慢慢老去
一個過來人說的話,字字珠璣

TAG:深圳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