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代幣才是真正的數字黃金?
——人類唯一可以信任的只有神和大自然。
神給了我們信仰,大自然給了我們黃金。
字數:2390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現在人們常常將比特幣形容為「數字黃金」。「挖礦」這個詞語本身就生動地讓人聯想出過去在岩層中日夜挖掘尋找新礦脈的淘金者形象。黃金作為儲備貨幣(即價值儲備)和記賬單位,在市場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類似,比特幣也是區塊鏈領域的主導資產,同時它也是大多數場內交易所中交易對的一方。
作為「數字黃金」,比特幣的吸引力主要來自於兩點:一是其定量的供應,二是目前缺乏構建在其上的複雜金融產品。
事實上,當比特幣首次發布時,對政府和銀行的信任正處於歷史低位,這一事件被中本聰在創世區塊中永久地記錄了下來:」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財政大臣正處於實施第二輪銀行緊急援助的邊緣)。比特幣可以稱得上是中本聰的一個政治聲明。面對貨幣日益遭受的政治控制以及央行操縱通貨膨脹使貨幣貶值等行為,這位密碼朋克(cypherpunk)用比特幣給出了技術回應。
中本聰很可能是從黃金身上獲得了關於比特幣貨幣政策的啟發。這種政策相當有效地維持了長期的價格穩定。中本聰似乎相信這種長期穩定性源自於黃金固有數量的有限性,因此他力圖模擬這種稀缺性。中本聰建立了一種協議來產生穩定但不斷減少的新資產供應,最終的總量為2100萬個比特幣。據推測,這種有限的供給會造成人為的稀缺性,使市場能夠根據貨幣需求建立價格,從而使其成為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比特幣貨幣政策的問題
然而,比特幣的貨幣政策是基於所謂的「資源稀缺謬誤」,也就是一種從直覺出發,錯誤地相信資源有限的信念。
已故的經濟學家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對原料(即尚未開採的物質)和資源(即可用狀態的物質)進行了區分。西蒙指出,原料是有限的,而資源是無限的。隨著資源變得越來越昂貴,人們將會在市場的引導下尋找資源的替代品以及新的資源來源。
智慧對人類的貢獻會克服所有人口增長而帶來的問題
圖片來源:AZ Quotes
當黃金價格上漲時,人們會對採礦設備、加工技術加大投資,從而增加供應量,降低價格。從長遠來看,黃金生產的邊際回報率應該與市場的總體回報率大致相當。如果回報率太高,由於投資者追求經濟利潤,資本會流入;如果回報率太低,投資者將會尋求其他機會,從而導致資本流出。當然,這些影響都不是立即產生的。黃金市場具有短期波動性,但最終的結果是黃金的購買力長期保持相對穩定。
實際上,黃金的「貨幣政策」和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完全是兩碼事。比特幣沒有市場動力來支配其供應。相反,比特幣的供應是固定的。當發行量達到2100萬時(這個時間大約在2040年前後),屆時無論發生任何狀況,比特幣的供應都將停止。
容易看出,這種貨幣政策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從最基本的層面講,新資產的供應不會對貨幣需求做出反應。相反,新幣是在完全可預測的基礎上創建的。因此,當網路的價值增加(比如大型零售商開始接受比特幣)時,新的貨幣需求將與新供應不相匹配。這意味著當新的需求到來時,只有價格會隨之增長,而數量不會增長。
亞馬遜和星巴克都表示對區塊鏈技術極大的興趣
圖片來源:CryptoCoin.news
由於網路價值的增加會積累到代幣持有者而不是活躍用戶或驗證者,所以比特幣會大量獎勵「堅定持有者」,同時阻礙消費行為。由於沒有顯著的賣壓,市場會進一步推動價格上漲。這也會引發投機行為,從而導致價格波動更加劇烈。
反過來,這個問題會導致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商不願意設置接受比特幣付款所必需的軟體基礎設施條件。試想,供應商們為什麼要頂著額外的開銷和安全成本,去接受沒有人願意花出去的資產呢?如果比特幣價格在幾分鐘內波動了10%甚至更多,那麼價格又該如何確定呢?
除了所謂的「規模辯論」以外,比特幣推廣的最大障礙就在於比特幣的貨幣政策。如果人們願意使用比特幣,它必須具有相當穩定的長期價值——而不是無休止地增加下去。如果沒有這種穩定性,對於一般用途來說,比特幣就失去了吸引力,而只能適合於投機。因為消費者不會相信他們的資產竟然會產生投資回報,生產者也不會接受資產價值可能一夜之間徹底崩潰的事實。
新代幣的設計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設計一種具有黃金的市場動力機制的代幣呢?從本質上講,我們需要一種根據市場而非根據協議來確定貨幣供應量的方式。如果代幣過於昂貴,網路參與者可以簡單地通過創建新的代幣(當然,這會產生實際的經濟成本,比如貢獻哈希算力)來抑制價格上漲,從而抑制非生產性投機,並且提高消費者和生產者所必需的市場穩定性。
將交易驗證流程和資產創建流程分開可能是制定擁有類似黃金特徵的「理性」貨幣政策的一種選擇。在這一理念中,驗證者將負責交易驗證,並且得到相應獎勵。但所有參與者也可以像比特幣目前的Coinbase交易一樣,通過廣播由合適工作證明支持的交易來創建新資產。
如果區塊大小受到限制,Coinbase交易將與區塊空間的價值轉移交易進行競爭。每次交易都會收取費用。所以只有回報率超過市場利率時,礦工才會進行交易(這裡的礦工指新幣創造者,而非驗證人)。在這個系統中,鑄幣稅的高低取決於礦工(以及驗證人)而不是持有者。因此,它不會獎勵長期持有或投機行為,而且它是一個更穩定的商業平台。
這種設計方法的一個有趣結果是能夠創建混合區塊鏈。例如,代幣可以用權益證明和工作證明來生成。因此網路可以在不消耗能量的情況下進行交易,但是如果資產價格上漲太多,則將激勵新一代資產的產生。因此,只有在網路發展時,網路的能源使用量才會很高。這種能量消耗也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貨幣基準發行率來緩解,但其機制超出了本文的範圍。
此外,這種設計可以從多方面顯著提高區塊鏈的去中心性。首先,新用戶可以在不依賴於訪問中央網關的條件下獲取代幣,這無疑將提高隱私保護和審查抵制能力。其次,這種設計借鑒了工作證明和權益證明的安全特性。由於網路攻擊需要能量和物理基礎設施來創建足夠的股份(同時犧牲這些股份的價值),所以驗證者集合的中心化可能會由於用戶增添新資產而被削弱。
這種協議是否能夠成功還有待觀察,首先一個明顯的挑戰就是電價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間的顯著差異。雖然如此,對貨幣理論的分析以及這一分析對區塊鏈市場穩定性,用戶採用率,治理和安全性的意義仍將會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作者:Andrew Glidden
翻譯&校對:skylight@塊鏈資本論
版權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公眾號塊鏈資本論
TAG:塊鏈資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