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節必做的三大習俗,讓你狗年行大運,發大財!

清明節必做的三大習俗,讓你狗年行大運,發大財!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1、拔河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代開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發傳入民間,但並不盛行。真正開始大規模盛大是在,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使得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寓言在時值春耕春種的清明節舉行撥河,具有祈求豐收、強身健體的意味。

2、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被淡忘,但是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習俗則一直流傳下來,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云:"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儘是生死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3、盪鞦韆

清明節也叫"鞦韆節",盪鞦韆在南北朝時便已流行,唐代以來經過官方推廣更是盛行於大江南北。鞦韆原叫千秋,後為民避忌諱而改為"鞦韆",古時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古人盪鞦韆主要為增進健康,培養勇敢精神,但在唐代韓偓《想得》一詩中,"兩重門裡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鞦韆。"從牆的另一側設想牆內之人"不肯上鞦韆"的嬌羞模樣,增加了這一活動的想像空間。古代士女輕易不能出門,把鞦韆盪得高些,說不定能看到外面的風光,或是守在門外的情郎……盪鞦韆也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鞦韆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衣彩服坐於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鞦韆。」唐代盪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遊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由於清明盪鞦韆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鞦韆節,皇宮裡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禪語 的精彩文章:

4月到,財富鴻運榜前三的三大生肖,一整月鴻運當頭!有你嗎?
金狗一叫旺不停,2018年財豐利厚賺錢多,富貴不降反升的生肖!

TAG:每日禪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