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蘇軾兄弟的對話
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
寒
食
專
輯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第105天,清明節前的一或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後世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
蘇軾曾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說:「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蘇軾一生所寫與寒食有關的作品有將近二十篇,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黃州寒食帖》,自然也是寫於寒食。
2018年(農曆戊戌年)寒食是在3月4日(農曆二月十九)。在未來幾天,我們將陸續推出蘇軾所寫寒食詩詞。
寒食,蘇軾兄弟的對話
嘉祐八年(1063年),蘇軾二十八歲,在鳳翔府判官任上已經一年有餘。
前幾天,他收到弟弟子由從京城寄來的一首詩,詩是寒食前一天寫的,所以標題就叫《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寒食明朝一百五,誰家冉冉尚廚煙。
桃花開盡葉初綠,燕子飛來體自便。
愛客漸能陪痛飲,讀書無思懶開編。
秦川雪盡南山出,思共肩輿看麥田。
從冬至算起,第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按照舊例,這一天家家禁火,廚房清冷無煙。從節令來看,卻是最美的時節,桃花開盡,綠葉初萌,燕子在空中輕盈地飛來飛去。子由介紹完京城春景之後,對哥哥說:這個季節,適合與朋友們痛飲至醉,讓人無心讀書嘛。遙想你所在的八百里秦川,南山的積雪應該也已消融,我多想和你一起乘坐肩輿,去巡視返青的麥田啊!
讀著弟弟的詩,蘇軾想到自己遠離父親,遠離京城,遠離家鄉,更是第一次與弟弟蘇轍分別這麼久,一首寫給弟弟子由的和詩,也是一封帶著近況、寄託鄉愁的家書,就這樣悄然誕生了。
在這首《和子由寒食》詩中,蘇軾這樣寫道:
寒食今年二月晦,樹林深翠已生煙。
繞城駿馬誰能借,到處名園意盡便。
但掛酒壺那計盞,偶題詩句不須編。
忽聞啼鵙驚羈旅,江上何人治廢田。
順著弟弟「寒食明朝一百五」這個細數時間的思路,蘇軾說:
今年寒食,恰好正是二月的最後一天。我所在的秦川,樹林已是鬱鬱蔥蔥,在陽光照耀下升騰起朦朧的霧氣,整個林子像是被一層青煙籠罩著。
足力驚人的駿馬伴著我,一起肆意游賞各處名園,萬般瑰麗,皆在我心。身上掛著壺酒,愉快時便縱情高歌,激昂處便浮一大白,又何須杯杯盞盞,徒增小氣!所過之處,揮毫潑墨,清詞麗句信手拈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根本不用絞盡腦汁東拼西編,這約莫就是人間極樂了吧?
就在這得意當口,忽然聽到子規的啼聲,令我驚心動魄。子規彷彿在說:子規子規,催歸催歸,你這遊子,為何不歸?是啊,我終究是漂泊他鄉的羈旅之客,如何能不思歸?我的眼前微微有些模糊,遙遙想見那眉山腳下曲曲折折的岷江,好似望見了江畔處有人在打理著故鄉那幾畝廢田。那是誰呢?是曾經的我們嗎?還是未來的我們?我親愛的弟弟。
這首七律,在蘇軾的諸多作品中,算不得上上之品,卻也不是泛泛之作。沒有憂國憂民,沒有時事感悟,沒有天地大道,沒有禪悟玄機,有的只是一位遊子的殷切鄉愁,有的只是一位大哥對弟弟的平凡挂念。無怪乎,紀昀這樣的評論道:「此種七律,選一代之詩則可刪,選一家之詩則可存。」(《紀評蘇詩》卷四)立意深遠的佳作固然難得,情深意切的平凡感情又何嘗不能動人。
寒食寒食,禁的了萬家煙火,卻又如何攔得住遊子思鄉?(文/劉祥吉)
TAG:日知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