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漢朝和匈奴的漠北大決戰中,李廣其實是故意迷路的

在漢朝和匈奴的漠北大決戰中,李廣其實是故意迷路的

漠北大戰是漢朝和匈奴之間的一次關鍵戰役,通過此戰,漢朝將匈奴打落馬下,迫使其走向衰落,不能再為禍中原。漢人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很長時期的穩定生活,文明得以進一步發展。

在這次大戰中,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以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並組織了數十萬步兵,數萬匹戰馬,以保障作戰。

在漢朝和匈奴的漠北大決戰中,李廣其實是故意迷路的

這裡霍去病率領的5萬騎兵是主力,是漢軍中的精銳,任務是出定襄尋找單于主力決戰;衛青率領的5萬騎兵則稍差一些,士兵都是霍去病挑剩下的,將領多是常打敗仗的老將,通過各種關係進來的,想靠衛青這棵大樹立功求取富貴,比如李廣。漢武帝自己都覺得這樣安排不妥,於是就秘密給衛青寫信,要求他要謹慎對待李廣。

衛青的任務是出代郡,尋找實力較弱的左賢王部決戰。結果大軍剛出發,就得到消息說單于主力已經東移,於是就臨時對調了出擊目標,改由霍去病出代郡,自己出定襄。再後來發現消息有誤,單于主力仍在定襄,就這樣,衛青的二流部隊和單于的主力迎頭撞上了。

不過「單于主力東移」這個消息很可能是單于自己散布的,他們由於感到實力不足以戰勝霍去病,所以就採取了這樣的策略:以最精銳的本部主力去迎擊漢軍中衛青的二流部隊,而以實力較弱的左賢王部去迎擊漢軍中實力最強的霍去病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牽制,讓霍去病不能救援陷於絕境的衛青軍。

在漢朝和匈奴的漠北大決戰中,李廣其實是故意迷路的

那麼匈奴的大軍有多少呢?按照霍去病以5萬兵力尋找單于主力決戰來看,單于的部隊應該在5萬以下。可又從單于不敢與霍去病戰鬥,而敢與衛青戰鬥來看,其主力應該不少於5萬。所以最後應該也是5萬左右。同樣分析,左賢王的部隊也應該是這個數字。

那麼為何左賢王部最後會被殺了7萬人呢?這個應該是臨時擴軍的結果!由於感到干不過霍去病,左賢王便緊急從部落招兵,不管老弱,只要是男丁統統招入部隊,臨時組建了一支10萬人甚至更多人的大軍。可這樣擴軍的結果是數量增加了,戰鬥力卻沒有增加,霍去病輕易就打敗了左賢王,斬殺7萬餘人。

這裡的「斬殺7萬餘人」,說明左賢王的部隊多是步兵,因為騎兵的機動能力極強,即便是戰敗也能輕易撤走,不可能會被斬殺如此之多。

在漢朝和匈奴的漠北大決戰中,李廣其實是故意迷路的

我們再來看衛青方面,在發現自己撞上了匈奴的主力後,他並沒有退縮,而是積極應戰,命令李廣和趙食其率領一支隊伍,從東路前進,從左側背攻擊單于,自己則率主力直衝單于。

李廣、趙食其帶走的人馬應當是1萬人,所以衛青的部隊此時應當只剩下4萬人,在面對5萬大軍的單于主力時,明顯處於下風。但衛青沉著應戰,扭轉乾坤,先後斬殺單于主力19000餘人,使其很難再威脅漢朝。不過可惜的是,衛青沒能全殲了他們,以至於其日後又再次捲土重來。

之所以沒能全殲匈奴主力,李廣、趙食其的迷路是根本原因,如果他們能夠及時出現的話,單于的主力就很難逃脫了,漢軍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戰果,消滅其大部乃至全殲其主力。

司馬遷在《史記》中暗示,衛青是故意讓李廣迷路的,可衛青完全沒理由這麼做啊,面對匈奴主力,這麼做無異於自尋死路。但是,因為區區小事就斬殺灞橋尉的李廣卻很有理由這麼做,由於沒爭取到先鋒,得不到頭功,李廣憤然離去,隨後就迷路了,陷衛青於危境之中,「你不讓我立頭功,我就讓你死!」

在漢朝和匈奴的漠北大決戰中,李廣其實是故意迷路的

最後說一句,《史記》中所謂的「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應該是司馬遷編造的,由於不願意為衛青寫太多內容,他就編造了這麼一個情節,以省去了後面對衛青的描寫。

後來這「大風」多被史學家所沿用,在多次關鍵性戰役(比如鄴城大戰、一片石大戰)中,都是「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然後他們理所當然地省去了大風之後的描寫,直接就寫到了戰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名將之後,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汗馬功勞,卻被兒子連累至死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