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雄安初歲,新區城建第一標實現這些突破

雄安初歲,新區城建第一標實現這些突破

開工8小時完成第一方混凝土澆築,5天完成建設現場臨建布置,1000小時所有鋼結構單體封頂,112天項目基本建成……這是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的進度表。

作為雄安新區成立後的第一個建築工程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施工速度比同體量工程快2-3倍,成為「雄安速度」與「雄安質量」的樣板。

現場拼裝創新雄安模式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是雄安新區第一個開工建設的房建項目,被稱為「雄安新區第一標」。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總建築面積10.02萬平方米、佔地24.24公頃。市民服務中心承擔著雄安新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交流、會議舉辦、企業臨時辦公等多項功能,是雄安新區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窗口,建成後可滿足3000人常駐辦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

國家電網公司與中節能、達實智能組成聯合體,參與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供電工程、冷熱源、污水站、智慧能源管控系統4個子項目的開發建設。

去年9月10日,國家電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籌備組接到新區管委會關於市民服務中心項目線路遷改的緊急通知,比預定計劃提前了20天。軍令在前,籌備組連夜趕赴現場,確認遷改路徑、施工方案,調集施工力量和物資。歷經12個小時完成4條10千伏線路遷改任務,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如此快的響應速度,得益於前期周密的工作計劃和施工準備,也得益於內部機制的建立完善。籌備組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市民服務中心以天為單位來規劃施工倒排時序表,而通常的電網工程則以一周或兩周為單位來排任務。此外,日報、周報、專報等信息送報機制,確保了各類信息的及時匯聚、快速傳遞。

與從前機械單一、靠「人海戰術」和塔吊不同,市民中心項目採用裝配式鋼結構集成化建築體系,蓋房子像搭積木一樣,可保證建築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

中建三局雄安市民中心項目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項目採用綠色裝配式建造方式,裝配式鋼結構、模塊化建築,工廠化生產,現場拼裝,大大減少了鋼材浪費、施工噪音和現場濕作業,降低了現場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建築垃圾比傳統建造方式減少80%以上。裝配式建築構件在工廠內數字化加工、機器人焊接,尺寸精準、品質更高,成本更低;現場構造速度更快,施工工期相比傳統模式縮短40%以上。

大數據管理打造未來城市樣板

「綠色發展」需要「智慧創新」的支撐。達實智能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通過達實智能研發的「智慧大腦」智能大廈管理系統(IBMS),結合建築信息模型(BIM)、設備設施管理(FM)進行建築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管理,讓整座大廈建築形態、所有設備均以三維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給管理人員提供最直觀高效的管理基礎。其中,利用BIM將建立一個可視三維模型,所有數據和信息可以從模型裡面調用,並可形成直觀的可視化能源消耗熱力圖。

共享服務是市民中心的另一大亮點。中建三局雄安市民中心項目負責人介紹稱,項目搭建了共享的公共配套服務體系,採用開放式街區設計,可與周邊社區規劃融合。設計了面向公眾的服務中心和商業體系,能在新區建設早期提供相對高質量的公共配套服務體系。包括鼓勵綠色出行的充電樁系統、共享單車的智慧騎行系統、模塊化處理廚餘垃圾並循環使用技術、共享的商業服務設施等。

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市民服務中心營造「雨水花園」,利用下凹式綠地,匯聚並吸收來自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涵養地下水源;採用鋼帶波紋管、鋼筋混凝土管替代部分塑料製品,實現雨水收集、調蓄、下滲功能;建設地埋式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污水能力達500立方米,實現項目污水自主凈化,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的目標;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可實現最大暴雨強度下的場地雨水零排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證監會投保局趙敏:對CDR相關的投資者保護也在研究
蒙牛新任CEO首份年報:2017年收入破600億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