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何殺了幫他當皇帝的最大功臣?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仁慈的君主之一,與他並列的,是光武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殺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在朝代更替上屢見不鮮,其中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對待范蠡、文種形成特例,劉邦、呂后夫妻與朱元璋對待開國功臣的殺戮達到高潮。李世民並不是開國皇帝,但唐朝江山卻大部分是靠他的努力打下來的,只不過第一代坐江山的是他的父親唐高祖李淵罷了。所以李世民雖然不是開國皇帝,卻也是唐朝開國最大的功勛,其地位與開國皇帝無二。李世民本是沒有資格當皇帝的,按皇家嫡長子的傳承,當皇帝的應是他大哥太子李建成。但最後的結果是,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被李世民誅殺,眾將擁李世民為帝,是為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上最血腥的奪位之變,三兄弟骨肉相殘,迎來貞觀天子勝出。在這場舉世矚目的奪位鬥爭中,侯君集是其中居大功者,史載「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侯君集何許人也,竟可操控皇家「私事」,並因此成為李世民上位的開朝元勛?他立下如此大功,深受李世民重用,又為何最後被仁慈聖明的李世民所殺?
侯君集,在《隋唐演義》中江湖綽號「小白猿」,是隋唐演義中的「三絕」之一,侯君集的「絕」是他的輕功,評書中形容他是「高來高去、陸地飛騰,走高樓躍大廈如履平地,橫跳江湖豎跳海,萬丈高樓腳下踩」,和《水滸傳》中的「鼓上蚤」時遷差不多一類人物,《三俠五義》中的「御貓」展昭和陷空島「五鼠」也擁有同樣的功夫。不過,歷史上真實的侯君集與評書中描畫的相去甚遠,他不是「鼓上蚤」與「五鼠」,而是赫赫有名的領軍大將,征戰沙場的滅國元帥,足智多謀的一代軍事家、政治家。
侯君集乃陝西省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其爺爺侯植「容貌奇偉,武藝絕倫」,官至驃騎大將軍,肥城縣公;其父親侯定,老子英雄兒好漢,官至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汧源郡公,侯君集可說是生活在一個有權有勢的家庭。不過,他這個家庭卻是生逢亂世,他的爺爺、父親都是前朝北周的官,北周被隋所篡,侯君集成了一個不學無術的浪蕩公子,連拉弓射箭這門起碼的技藝也學不好,卻象阿Q似的喜歡追憶前事,常常「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為英雄好漢。史載其「性驕飾,好矜誇,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君集起身行伍之中,平素不知學問為何物」,侯君集真的是如此嗎?或許,這只是歷史看到的表相而已。
侯君集並不是在瓦崗寨起家的,史載侯君集「少事秦王幕府」,也就是說,他從少年時侯就跟隨李世民效力,而不是在瓦崗山。侯君集最大的功勞,是在玄武門之變中出謀劃策,「預誅隱太子尤力」、「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隱太子」即是李建成。史書並未記載侯君集所出的主意是什麼,但從玄武門之變的結果來看,他所立的當屬謀略之功,諸葛亮那樣的角色。而一線作戰武力立功的是親自射殺李元吉的蔚遲敬德。擁立李世民殺死他的親哥哥和三弟,如果功成便罷,如果失敗了,那可是誅殺九族之罪,敢給李世民出這樣的主意,且取得成功,可見侯君集雖然是個文盲,卻是個有膽有識的文盲。正因為他卓越的膽識,侯君集在此政變中立下大功,先後被封為左衛將軍、潞國公、食邑一千戶、兵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從幕僚華麗轉身為當朝大臣。
三國裡面有個呂蒙,曾經是個大老粗,魯肅就很看不起他。後來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加強學習,等魯肅再見到他時,其見識竟在魯肅之上,「非復吳下阿蒙」,於是產生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成語。侯君集當了朝廷重臣以後,也自覺加強了學習,並拜名將李靖為師。
不過,侯君集還真的象《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對魏延的成見一樣,是個頭生反骨的人物。如果說他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一次正確的「頭生反骨」的話,那他以後的「反叛」就是一次次錯上加錯了,最後直至送上了自己的性命。侯君集第一次「反」的對象,竟然是他的師傅李靖。侯君集嫌棄李靖在學識中沒有對他「傾囊而授」,在李世民面前誣告李靖有謀反之心。俗話說「師徒如父子」,侯君集竟然如此沒有感恩之心。虧得李世民是一代名君,沒有聽從侯君集的誣衊。而李靖從這個事情上判斷,侯君集久後必反。
侯君集初從李靖征吐谷渾,大勝,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後被李世民任命為當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討伐高昌國,又大勝,高昌國王智盛投降。此戰是侯君集獨立領兵作戰取得的最大勝利,滅國之功,本應官升三級。但侯君集得勝回朝後未有寸賞,反被有司收監。原因為何?此戰大勝之時,侯君集縱兵搶掠,將許多戰利品收歸己有。上樑不正下樑歪,下面的兵將效仿他,他也無法制約。紀律嚴明的大唐軍隊此時成了強盜,大大地有損國威。如果不是因為侯君集的戰功顯赫,此罪當斬。
李世民是一個寬仁厚道的皇帝,將功折罪,饒過了侯君集。雖然沒有加功於侯君集,卻也沒有再施罪於侯君集。但李世民的寬仁卻成了對侯君集的驕縱,侯君集認為他有滅國之功,雖有「小罪」但「有功不賞」,是賞罰不明。心中有點怨氣,在家裡插上門跟老婆發發牢騷也就罷了,千不該、萬不該侯君集將這怨氣跟另一位功臣宿將張亮發了出來,並鼓動張亮與他一起「造反」。動不動就「造反」,這不是作死的節奏嗎?張亮是一位忠臣,將侯君集在他那裡的一言一行如實向李世民做了稟告,但寬仁的李世民以證據不足為由仍然選擇了放過侯君集,大概他還是思起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立下的大功以及掃平高昌國立下的大功罷。
要說這位侯君集還真是頭生「反骨」,張亮這事沒有怎麼的,他又與太子李承乾勾結起來意圖「謀反」,打算重演一次「玄武門兵變」。李世民登基坐殿,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誅兄滅弟是他心中永遠的痛,如今兒子們又因為爭奪帝位欲圖重演他的不輝煌過去,豈是「造反起家」的他可以容忍的?侯君集與李承乾的奪位之謀終於泄露,而這也正是侯君集最擔心的。就是在這種「是可忍敦不可忍」的情況下,李世民還是想懷一念之仁,放過侯君集,但大臣們卻沒有一個為侯君集求情的。謀反之罪是大是大非之罪,不說侯君集在朝堂上不善於團結同僚,知己者少,在這種情況下既便有知己,誰又敢找出理由同情一個屢屢犯禁的大逆不道之人呢?在一片喊殺聲中,李世民終於揮淚斬軍集,操起了誅殺功臣的屠刀。但功臣有罪就不當死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李世民殺侯君集,實際上開了一個誅殺功臣的好頭,世上本就不該有永遠不死的「丹書鐵卷」。(作者:陸棄、孫玉良)
※中國的窮人到底有多少?真相讓人大吃一驚!
※他拒絕一將功成萬骨枯,為平定安史之亂埋下火種
TAG:陸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