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人秘而不說的十一個結字方法

古人秘而不說的十一個結字方法

點畫排疊

一般對於出現平行線的字中多有用處,多為上下結構。

歐陽詢《三十六法》裡面處理此類字形一般用「覆蓋」和「頂戴」,前者一般是上大下小,後者反之。

王羲之結字集大成者《集王聖教序》中特別值得一分析,對於排疊之字的處理,通常採用「錯位」的方法:中軸線錯落如「制」字;重心錯位,把上下兩字的角度錯開,如「墨」字,險中取勢。

偏旁避同

古人對於避同如此總結:

「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預示其彼此映帶得宜。」

為了避免雷同,需要採取變形的方法來處理,比如「非」字,本是左右對稱的字,但容易寫的呆板僵直,所以王羲之就把「豎線」做了調整,避開了絕對對稱,用斜線表現出來字勢,同時,左右各三點又表現出來不同的姿態,字形更為誇張和生動,很高級!

部首穿插

通過穿插,可以讓字產生像人的站立造型,穿插的筆畫偏左,則如人向左站立;偏右,則如人向右站立;居中對稱,則如正面示人。

字也就是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表現出不同的姿態,如果所有的字,都正面「站立」,雖整齊劃一,但難免陷入呆板和孤立。

左右相讓

古人曾說: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

也就是說需要通過左右筆畫的分配,來調整疏密關係,達到字內黑白的平衡和字形的奇特。「妙」字,左右兩部分互相穿插於其空之處,點畫相讓而取勢,疏密對比強烈,有收有放,因勢相讓。

內部借換

比如「蘇」字的內部「零件」的互換,比如「秋」字左右的互換。打破常規,有些新鮮。但不是所有的字都可以這樣換,還是需要有來源。

長線取勢

印象上看,看字都是方塊形狀,所有的筆畫一般都在一個正方形的框中,因此也發展出來「九宮格」、「米字格」等訓練輔助工具,但其實,有時候也需要打破一下來調節,就是「立」與「破」的辯證關係。

向背得趣

一般多出現在左右結構的字裡面。

字內的部件,可以當成一組「小夥伴」來看,兩個小夥伴可以面對面,也可以背對背,比如:

其規律就是相向的字左右避讓,巧妙穿插能夠契合在一起;相背的字,關係比較梳理,左右之間不夠緊密。

你我照應

表現為左右結構的字偏旁部首之間的照應關係,比如「誠」字,左邊部分向右傾,右邊向左傾,成形朝揖,左右兩部分相互穿插組合,親密無間。而「精」字左邊部分左傾,右邊右傾,成形朝揖,一部分傾斜了,另一部分以相應的斜勢來補救,以點畫取勢而達到整個字的結體平衡。

包圍留白

有的包圍或者半包圍的字,不見得都需要把裡面的部分撐滿框內,而有的字是留一些空白,形成一個疏密的對比效果,而框內的部分也不能完全居中對稱,避免呆板。

筆斷意連

一個字中,如果點比較多,因此很容易寫散,如何讓點的組合不散,是需要通過意連造成牽絲映帶的效果呈現出整體感,使筆勢連綿,聚點成線,或短線成點,時斷時連,交相呼應。

增減求美

對一些字的內部筆畫進行增加,達到整體的美感的方法。比如「業」字因橫線太多而去點一橫線;「昇」字右下太疏,加一點補空。古人最善此法,猶如治印中的點畫設計,都服務於整體的美感。但是作為當代人,我們在書寫的時候,不能臆造,還是要看古人有沒有這樣的寫法,否則貽笑大方。

隨緣點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書法臨帖幫(lintiebang),

歡迎關注和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結字·推薦繼續閱讀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臨帖幫 的精彩文章:

以春天的名義,談談書法
臨帖,如何從無我到有我,直到自由融通?

TAG:書法臨帖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