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你真的了解嗎?這裡有滿滿的乾貨!
作為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受到的矚目前無僅有。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的全長是10.4米,最大直徑長達3.35米,它是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在軌壽命是兩年,在它與神州八號、九號、十號交會對接後,將會主動離軌,然後墜落在難太平洋內。天宮一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由三步走的計劃呈現的。第一步是掌握載人航天飛船技術。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將航天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並使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我國已經完成了這一步,具體的過程就是楊利偉在登上太空完成探測觀測任務後,於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這標誌著我國的航天工程的第一步順利完成。
第二步則是突破空間對接技術,也就包含了天宮一號所承載的任務了。主要的內容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等。在突破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射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系統。發射神舟六號,即標誌著中國開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計劃。神舟七號之後,天宮一號的發射即標誌著中國具有發射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實驗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天宮一號與在其之後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對接,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中國3位航天員首次進入在軌飛行器。2013年神舟十號飛船繼續與天宮一號順利完成了自動交會對接。
天宮一號的主要任務包括保障航天員在軌短期駐留期間的生活和工作,保證航天員安全;開展空間應用、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戰技術實驗並且還有初步建立短期載人、長期無人獨立可靠運行的空間實驗平台,為建造空間站積累經驗。
而天宮一號艙內的設計也是很巧妙的。設計者將航空員用不到的東西都「藏」了起來,設計在艙壁裡面,而空間內的任何用品都設計了圓角,從而防止航天員於其發生碰撞從而導致傷亡的情況發生。艙內設置最多的設備就是總數達到30餘個長約20厘米、採用錦絲帶材質的手腳限位器了。由於在外太空是失重狀態,使宇航員手腳著力的唯一辦法就是這些手腳限位器了。此外,天宮一號還專門為宇航員提供了筆記本電腦用來娛樂,畢竟在外天空宇航員的心理是十分的重要的。
而說到天宮一號的命名,那就十分有意思了。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並沒有想好該用什麼名字,只是叫做「目標飛行器」,後來才被命名為天宮。意義有如下幾個:第一,工程人員們希望宇航員在飛行器中能夠像生活在宮殿中一樣舒適,因此命名為天宮;第二,天宮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辭彙,與神州、嫦娥都相互呼應;第三,天宮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對太空的另一種稱呼,這種命名更能夠引起國人的共鳴。
※外星人為何至今都不敢來地球?霍金揭開謎底
※為什麼說你和你的配偶可能是「天」註定的呢?科學家這樣解釋!
TAG:科學趣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