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李世民到底是怎樣的人?殘殺兄弟,逼死親爹,濫殺功臣
最新
04-01
一、政變奪權 太原起兵的全過程,包括此前數年的苦心經營,都是李淵一手操辦的,他為大唐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唐王朝創立的主要功勞應該在他身上。這樣,李世民便是開創李唐王業的首功之人,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他的,李淵退位後也就理應由他繼承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顯得水到渠成了。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們把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動因寫成「安社稷,利萬民」的大義行為,從而嚴重歪曲了歷史事實。
二、納諫的表演 反觀貞觀年間的歷史,是不難發現李世民那些濃厚的表演痕迹的。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對自己日後留在史書中的形象是如此強烈地關注,以至於他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做出了刻意的修飾。他不止一次地通過與臣僚們對話的方式,極力塑造出自己生活簡樸、愛惜民力的光輝形象。
三、濫用民力 唐初,李世民反覆說要以隋亡為鑒。曾幾何時,勞役是在不斷加重,出現了「供官徭役,道路相繼,兄去弟還,首尾不絕。遠者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無休時」,「徒行文書,役之如故」的緊張局面。包括來自邊遠地區在內的各地勞苦大眾。自帶糧食長途跋涉幾千里來京服役。
四、對外開放、對內森嚴 「死囚四百來歸獄」,事在貞觀六年(632年)。王夫之以為,李世民之所以敢鋌而走險,是因為他有十足的把握,不怕死囚們不按時來歸,因為太宗時的法令嚴密,戶籍和連坐制度尤為完備,邊關的管理也相當到位,要想逃出去,幾無可能。死囚們既無處可逃,又無處可藏,還得冒宗族親戚遭受株連的風險,他們怎麼可能不乖乖回來?
※歷史上的乾隆真的昏庸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死人不償命
※狄仁傑死後,子女們的下場竟是這樣的?兒子被殺女兒被奸,枉為人父
TAG:視野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