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逗比歡樂多,天天都過愚人節!
別看唐朝號稱民風開放,北宋那才是文人的天堂,尤其是宋仁宗時,朝堂上集聚了諸多學霸,拎出來各個都是名傳千古的大人物。今天咱們重點說說其中一位史學家——劉攽(bān)。
什麼?劉攽是誰,你沒聽過?司馬光砸缸知道嗎?《資治通鑒》知道嗎?劉攽就是幫助司馬光纂修《資治通鑒》的副主編。劉攽這人不一般,他一生潛心史學,治學嚴謹。。。。。。是北宋響噹噹有名氣的史(da)學(dou)家(bi)。
宋奇葩人物、搞笑事件特別多,但若論逗比功力,劉攽稱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劉攽除了研究歷史,最大的愛好就是跟人開玩笑,對他而言,天天都是愚人節。
戲耍王安石
劉攽跟王安石是好朋友,每次見面都是一聊一整天。劉攽上門拜訪,王安石正好在吃飯,就讓人把劉攽領到書房等他。劉攽見書案上壓著一份草稿,實在架不住好奇心,就拿起來看了看,是關於軍務和兵法的。
劉攽記憶力超強,過目不忘,這文章看一遍就記住了。但他轉念一想,自己以庶僚身份拜見宰執大臣(當時王安石已升任參知政事,即副宰相),就這樣隨隨便便坐在人家書房裡,還看了人家的文稿,似乎於禮不合,就趕緊推倒廂房裡等著去了。
王安石吃完飯過來,見劉攽還在外面待著,就請他去書房坐。兩人天南海北侃了一圈,王安石問:「你最近有什麼大作?」劉攽裝模作樣地說:「最近在寫一篇關於軍務兵法的文章,但只打了個草稿,還沒完成。」
咦,這麼巧?王安石趕緊問劉攽打算怎麼寫。劉攽暗笑,臉不紅心不跳地把王安石那篇文章的觀點大致複述了一遍。
王安石被劉攽耍了還蒙在鼓裡,他一貫以文章推陳出新、不入流俗為傲,聽到劉攽的觀點竟與自己文章一致,內心十分沮喪,沉默良久,默默把硯台下的草稿撕了。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王安石大刀闊斧的改革,劉攽與他政見不同,但也難以相勸。有位官員為巴結王安石,就獻計說,如果能把梁山泊八百里水域變成良田,功在千秋啊。王安石深以為然,但很快覺出哪裡不對,問那些水怎麼處置。
這時,只聽劉攽一本正經地說:「只管在旁邊再鑿八百里大坑,把梁山泊的水放進去,大事可期。」王安石聽了哈哈大笑,這事再沒人提。
挨個取外號
劉攽不僅愛開玩笑,還特別喜歡給人起外號。
有一年夏天特別熱,王安國長得胖,好出汗,下馬之後大汗淋漓。劉攽張口就說:「你這真成了『汗淋(翰林)』學士了!」同僚馬默見劉攽插科打諢,忍不住想勸他積點口德。但還沒等馬默張口,劉攽就趕緊懟過去:「你既然叫馬默,就不用驢鳴了。」馬默氣得恨不能給他一蹄子。
劉攽有兩位交好的同僚孫覺和孫洙。一次,孫洙向劉攽要一幅書法作品,劉攽寫好後讓小吏送去,結果小吏送到孫覺那。劉攽問小吏說:「你不知道以鬍鬚來區別兩位孫學士嗎?」小吏回答:「都有鬍子,不好辨別。」劉攽又支一招:「既然都有鬍子,就看身材區分。孫覺又高又胖,是大胡孫(猢猻)學士,孫洙又矮又瘦,是小胡孫(猢猻)學士。」
劉攽還給同僚蔡確取名「倒懸蛤蜊」,因為蛤蜊又名殼菜,倒過來即菜殼(發音似蔡確);
同僚顧子敦雖是文臣卻喜好談兵,劉攽就叫他「顧將軍」,又把他的名字反過來讀,叫「頓子姑」(子姑,廁神別稱)。
經劉攽這麼一鬧,一傳十十傳百,堂堂朝廷命官,天天被同僚們叫成大胡孫、小胡孫、汗淋學士、倒懸蛤蜊、頓子姑……說多了都是淚!
再耍王安石
有天,劉攽又嘴癢了,就拿同僚王覿(dí)的名字打趣。他賤兮兮地問老王:「你整日里見賣什麼東西呀(見與賣合為覿)?」老王沒好氣地回敬他:「我賣公正和忠直,你打算付多少錢呢?」
王安石知道劉攽耍賤的老毛病又犯了,就笑道:「劉攽不值分文(分與文合為攽)。」
劉攽立刻調轉矛頭,打趣王安石:「失女便成宕(dàng),無宀(mián)莫是妬(dù),下交亂真如,上頸誤當寧。」
安石二字去掉女組合成宕字;安石二字去掉寶蓋組成妬字;安石二字下面部分相加組成如;安石二字上面部分相加組成寧。而宕通「盪」;妬通「妒」;真如為佛教用語,指本真本體;當寧代指皇帝。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王安石既盪又妒,混淆事非,擾亂朝政,連皇帝都被你蒙蔽了。
王安石氣得真想一口老血噴劉攽臉上,交友不慎,交友不慎啊!
整日打雁被雁啄
劉攽日常賤兮兮,嘴毒+逗比,搞笑天下無敵手,看人吃癟好不得意。但臨老臨老,還是被蘇軾涮了一把。劉攽晚年眉毛脫落,鼻孔塌陷,蘇軾撲哧一笑,當即吟道「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猛士兮守鼻樑」,聞者無不為之噴飯。
史載劉攽「為人疏俊,不修威儀,喜諧謔,數用以招怨悔,終不能改」,換句話說,就是此老一生致力於詼諧搞笑,就算因此吃了很多虧,仍不改娛樂本性。或許,對劉攽來說,日常一逗才是人生趣味所在吧。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趣談歷史】古代花樣漱口,敦煌壁畫這個刷牙動作太銷魂!
※敢言天地是吾師——「清初四僧」弘仁作品中的黃山風骨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