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扁鵲的哥哥才是一流的醫生,可我們只記住了扁鵲

扁鵲的哥哥才是一流的醫生,可我們只記住了扁鵲

學習心得與您分享,我們一起探索思想理念的新邊疆

經常聽到這麼一個典故,人們稱戰國時期的扁鵲為「神醫」,可扁鵲卻說:我哥哥的醫術比我高,因為他能治「未病」,當你某種病症剛剛出現的時候,他就能幫你調理好,而我呢,只能把那快死的病人救活,雖然在醫術上我不如我哥,但是我卻成了名醫,而我哥哥姓甚名誰無人知曉。

這位扁鵲我們誰也沒見過,他是不是說過這番話也無據可考,但是人民醫院有一位孫麗大夫對醫生檔次的一番話,卻有點扁鵲的味道。

她說:第三流的醫生是那種鑽在書本和實驗室里,滿嘴學術名詞,不屑於和病人溝通,總認為自己是走在學科的前沿,高傲而孤冷。

第二流的醫生對患者的病都斬釘截鐵,什麼都是一錘定音,對很多疾病的判斷有自己明確的觀點,這種醫生很會包裝自己,很容易成為名醫,受到病人的尊重,也很容易受媒體歡迎,但誤診率是多少就不好說了,往往是病治好了,人治死了。

而第一流的醫生呢,是那種醫感很好,對複雜病症的判斷,在走勢和大方向上更有高度,他們腦子裡有太多的問題,對自己認為正確的判斷,也敢於在內心持一種懷疑的態度,他能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還能在複雜的病情中找出一個比較可靠而平衡的方案,不會鑽在一種病因里顧此失彼,他們深知病是治不好的,而醫生的職責是充分相信人類億萬年來形成的自愈本能,並為實現這鐘本能去搭好一個平台罷了。

但是,這種具備頭腦開放、對自己不那麼肯定,在自相矛盾中還能夠把事做成的一流醫生,卻往往是默默無聞,別說當什麼院長副院長,能做到一個主任醫師就很不容易了。

我前面剛才提到的人民醫院的孫大夫就是屬於那種一流的醫生,她讓很多病人其中也包括我在內,在身體的十字路口上,把你引到一條雖不起眼,但事後看起來非常正確的道路上。

比如說有一次體檢,我發現有一項癌症的指標偏高,我當時就很緊張,於是就找到孫大夫,她接過化驗單看了看對我說:單憑這一項你什麼也說明不了。醫生其實很難判斷什麼,你該幹嘛幹嘛去,過幾個月想查了再來查一查。

幾個月過去了,幾年過去了,十幾年過去了,我再也沒去醫院查過。

如果當時我碰到了一個二流的醫生,他根據這項癌指標,斬釘截鐵地告訴我有問題,我如果順著這個問題查下去,也許真查出問題了。

如今,孫大夫在她醫術的鼎盛時期卻退休去了美國,和女兒老公同享天倫之樂去了,雖然她醫感極好,醫術一流,不知多少病人被她治好了「未病」,但是一生卻默默無聞,多少有點像扁鵲他哥吧。

所以,你排一夜的隊找到醫院的「扁鵲」看病很難,但是你遇到「扁鵲」他哥就更難了。因為這不僅需要患者有一定的知識和高度,同時還要有一份與眾不同的自信才行。

一個好的制度是應該是讓扁鵲他哥這樣的人脫穎而出,而不能只讓扁鵲獨台唱戲。

醫生是這樣,學者是這樣,創新更是這樣。

都是些心裡話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給大家的彩蛋是推薦我給人民醫院的杜院長寫的回憶錄《我當院長十五年》這本書。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杜院長讓我去採訪了很多他當年的學生,我也是在這一系列的採訪中結識了包括了孫大夫在內的許多名醫,並有了這番感受的。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經風祝您好心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空間 的精彩文章:

我們如此懷念霍金,是因為人類想回家

TAG:一眼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