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豆腐引進美國?
原標題:誰把豆腐引進美國?
作為美食家,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大貢獻就是讓他的同胞知曉了中國美食的代表——豆腐。他的求索精神促進了農業技術的跨國交流,塑造了無奇不有的多元飲食文化。
18世紀的美國「建國一代人」當中,最配得上「多才多藝」四個字的要屬本傑明·富蘭克林。作為政治家,他在《獨立宣言》的文稿上留下了筆墨;作為科學家,他冒著生命危險在暴雨中放飛風箏,捕獲雷電;作為外交家,他與各國達官顯貴談天說地、合縱連橫;作為出版人和記者,他在《賓夕法尼亞憲報》的辦公室里孜孜不倦地擺弄鉛字……
相比之下,富蘭克林作為園藝奇才和美食家的天賦,更少為外界所了解。早在美國誕生前,他就為一種神秘的中國美食奮筆疾書,成為推動這種食品進入那片新大陸的先驅。
「這種乳酪在中國無處不在」
這段軼事隱藏在《富蘭克林文集》收錄的一封信中。1770年1月,當時身在英國的富蘭克林給他在費城的鐵哥們兒約翰·巴特拉姆寫了這封信。
「我隨信寄給你的干豌豆在英國備受喜愛,用來煮湯棒極了,」富蘭克林熱情洋溢地寫道,「另外還有一些中國鷹嘴豆,並附有納瓦瑞特神父如何用它製作『乳酪』的說明。聽說,這種乳酪在中國無處不在!」時值美國獨立戰爭前夜,在無數來往於大西洋兩岸的文件中,這封信被後世的學者視為飲食文化史的珍貴物證,因為它是美國人對「豆腐」最早的描述。
1743年,巴特拉姆和富蘭克林共同參與創辦了美國哲學學會,後者是知識分子的俱樂部,也是現代智庫的雛形。後來,富蘭克林投身政界並羈旅英國,兩人便開始飛雁傳鴻。通過簡短而不失親切的信件,他們暢聊天南海北的新鮮事,從時政風雲到烹飪秘訣,無所不包。
就學術而言,巴特拉姆的造詣不比富蘭克林遜色。早在北美殖民地時期,他就擁有「首屈一指的植物學家」、「狂熱的化石獵人」等多個稱號。正如歷史作家瑞伊·凱瑟琳·埃米在新著《和本傑明·富蘭克林共同掌勺》中評價的那樣,巴特拉姆「從加拿大一路顛簸,直奔佛羅里達,不斷找尋稀奇的、非同尋常的物種,然後把樣品打包送往歐洲」。當然,他不是逢人便送,而是專門面向「社會賢達和熱愛科學的人」。
《美國啟蒙運動》一書作者卡羅琳·溫特爾指出,早期的植物學家往往也是農業技術專家。在18世紀,他們對引進來自異域的農作物抱有濃厚興趣,這既是出於好奇,也是實用主義思維使然。「商業化冷藏技術直到19世紀中期才真正成熟,所以,很多食物到達目的地前就會變質。」溫特爾說。解決方案是從遠方進口種子,然後在當地播種。
巴特拉姆就是這樣的農技專家。友人們收到他寄來的種子,在自己的溫室種下,之後回信報告結果,通常還會附帶回禮。在溫特爾看來,富蘭克林和巴特拉姆關於豆腐的交談是18世紀農業狂熱的縮影之一,具體表現為「遍布全球的種子交換網路」。「這是食品運送的盛世,」《和富蘭克林共同掌勺》寫道,「譬如,土豆、玉米和美洲的各種植物都在那個時期被介紹到歐洲。」
多元飲食文化由此奠定基礎
在歐美人眼中,豆腐是中國甚至亞洲美食的代名詞。它為素食主義者提供蛋白質,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受西方人歡迎。生活在兩個多世紀前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也積極擁抱素食主義,他一生中經常要求自己在一段時間內遠離肉類,作為鍛煉自制力的方式。
事實上,很多令歐美各國獲益的農業知識是東方智慧的結晶。這一點,可以從弗拉爾·費爾南德斯·納瓦瑞特神父的文字中得到證明。富蘭克林曾在給巴特拉姆的一封信中提到,納瓦瑞特遊歷亞洲時,被「中國人吃的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迷住,回到歐洲後便著書立說,四處宣揚他的見聞。納瓦瑞特在他的日誌中,首次提到了一種廣受中國人歡迎的、拼寫為「teu-fu」的食品。不難想見,富蘭克林應該也讀過這些日誌。
套用歐美人熟悉的理解方式,豆腐就逐漸被描述為以豆類為原料的「乳酪」了。
新書《和富蘭克林共同掌勺》
上文提及的富蘭克林寫於1770年的那封信中,「乳酪」的說法被沿用了下來,更重要的是,富蘭克林向巴特拉姆提供了豆腐的配方。富蘭克林還附上了一些「中國鷹嘴豆」——顯而易見,這種用來製作豆腐的原材料,正是中國人無比熟悉的大豆。
關於巴特拉姆是否給富蘭克林回了信,以及他是否按照後者提供的配方進行過嘗試,目前找不到相應史料。溫特爾坦言,「恐怕沒人能說清,他們究竟有沒有成功造出美國的第一塊豆腐」。史料總會留下缺憾,「但至少,當時的美國人已經知道有豆腐這麼一種食物」。
富蘭克林本人或許無緣品嘗豆腐的滋味,但是,他寫給巴特拉姆的那封信,是對18世紀全球農業繁榮的生動寫照,正是這種繁榮,為現代食品工業和多元飲食文化鋪平了道路。
「今天,植物種子通常會在邊檢環節被無情地攔截。」卡羅琳·溫特爾告訴美國《史密森尼雜誌》,但回到18世紀,植物種子的越洋旅行是司空見慣的。「試試這個吧!試著把它種在你家後花園裡,等一陣子看看會孕育出什麼。」這種實驗和協作的精神最終促進了優質作物和健康食品蜚聲全球。「於是,」溫特爾總結道,「我們今天樂見的美食文化便加速成型了。」
本文刊載於《青年參考》報3月29日A10版
東西歐「食品雙標」掀起巨大波瀾
※「灰犀牛」現身義大利 歐盟危機再起
※蒂勒森被炒 「好戲」剛剛開始
TAG: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