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傳必考知識點精講

新傳必考知識點精講

北大胡師姐

北大新傳院研究生

專業從事新傳考研輔導6年

帶出百餘名學員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滬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師

未來傳媒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前沿性技術、顛覆性技術的發展。VR、AR、AI等技術的進步不僅形塑了整個傳媒業的業態面貌,也在微觀上重塑了傳媒產業的業務鏈。對未來的傳媒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我們應當正視技術發展中所隱含的問題,在實踐中以開放的姿態去迎接新技術帶來的挑戰。

VR(Virtual Reality)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 VR,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由美國計算機科學家、VPL 公司創始人杰倫·拉尼爾提出的概念。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模擬系統。它提供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互動式三維動態視景,使用戶沉浸其中,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當下,虛擬現實技術正被廣泛地運用在遊戲、醫學、影視、軍事航天、城市規劃、設計建造、應急推演、古迹復原、教育教學等眾多領域。同時,虛擬現實技術也已經不僅局限在對於虛擬世界的模擬,通過計算機畫面模擬縫合技術,來構建一個真實世界中本就存在的物理存在,讓使用者在這種三維環境中體驗到真實的臨場感與代入感,正成為這項技術的核心優勢。這一核心技術優 勢 ,也 被 概 括 為「3I」,即 沉 浸(immersive)、交互(interactive)以及直覺(intuitive)。

正是基於 VR 的這些特性,VR+ 新聞成為了新聞報道的一種新方式。它賦予了傳統新聞更為有趣的「沉浸感」虛擬互動模式,這一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新聞在距離和空間上的局限,讓受眾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新聞。

一、虛擬現實技術在新聞報道中的優勢

1.現場感:身臨其境的衝擊力

「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可能算是虛擬現實技術帶給新聞報道的最大亮點。觀眾再也不是故事發生的第三者,站在現場他可以觀察到其中的任何一個人,所有現場信息直接賦予他的感官體驗。

2.客觀性:媒體中介角色被削弱

在「VR新聞」中,媒體中介角色被削弱,有意識的引導被弱化。用戶的所有認知可依據自己對現場的體驗,不再需要他人的轉述。此時,媒體的職能只能是提供給用戶進入到那個環境中的渠道,用戶該怎麼去看,怎麼去聽,該怎麼去想,則全憑用戶自身的體驗。因而在這

一點上,可以說新聞的客觀性被提升了很多。

3.自主性: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VR新聞」提供給用戶從未有過的自主性,你可以直擊新聞中的人物,傾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環境,了解他們的處境,該怎麼去看,怎麼去聽,怎麼去探索和獲取信息,都是用戶主動選擇的。這個過程,用戶不僅是在現場看新聞,同時也是在對信息進行主動篩選與處理。

4.交互性:縮短從身到心的距離

虛擬現實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接近,這個距離不再僅僅是藉助互聯網達到人們之間的交互目的,而是從身體和心理上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對於新聞報道,這種交互性至關重要,它加深了用戶的真實體驗。

二、VR 新聞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製作成本大、盈利模式模糊

從當前新聞機構推出的VR新聞來看,其產品存在生產周期長、製作成本大等現象。如得梅因紀事報的VR新聞《豐收的變化》,其農場採訪、錄製的時間超過320小時,整個項目共有22人參與,製作總花費接近5萬美元。與此同時,VR新聞如何盈利,迄今尚未有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

2、真實與客觀,用戶難以判斷

VR的目標是「在場」(Presence)。「在場」是一個行業術語,用來描述一種VR體驗,即讓大VR新聞營造了一個超真實的「擬態環境」,但畢竟不是真正的客觀現實。隨著VR技術的發展,用戶易於投入於一個超真實的「擬像」中而不自知,虛擬和現實的界限逐漸模糊,新聞真實與否難以區分,誠如鮑德里亞後現代主義中的「內爆」預言。腦認為自己正處於所見到或正在互動的環境或場景中。

3、有價值信息的遺失

新聞是事實的敘述。VR 新聞打破了以往的新聞敘事手法,但缺少記者、把關人對信息的「強制」選擇、引導,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有可能被遺失。

雖然 VR 新聞尚存在諸多問題,對於轉型期的傳統媒體來說,保持對 VR 的熱情無疑是正確的。人類對每一種新興事物從來就沒有放棄探索和嘗試的腳步,轉型期的傳媒業保持對新興媒介的開放姿態是融合發展的應有之義。

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增強現實技術,它是一種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是把原本在現實世界的一定時間空間範圍內很難體驗到的實體信息(視覺信息,聲音,味道,觸覺等),通過電腦等科學技術,模擬模擬後再疊加,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被人類感官所感知,從而達到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了同一個畫面或空間同時存在。

增強現實技術,不僅展現了真實世界的信息,而且將虛擬的信息同時顯示出來,兩種信息相互補充、疊加。在視覺化的增強現實中,用戶利用頭盔顯示器,把真實世界與電腦圖形多重合成在一起,便可以看到真實的世界圍繞著它。AR系統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1、真實世界和虛擬的信息集成;2、具有實時交互性;3、是在三維尺度空間中增添定位虛擬物體。

在當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AR(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已逐步進入各個領域,在新聞出版領域早有實驗者把該技術應用於報刊等傳統媒體,如《紐約時報》、《東京新聞》等報紙。目前全球各大傳媒集團爭相進軍AR產業,據美國權威媒體《廣告年代》報道,《紐約時報》決定將賭注壓在V R和A R上面,希望藉此機會能在互聯網大潮中繼續領跑媒體行業,在國內也有部分報紙嘗試性地應用AR技術。

AR技術給傳統媒體補短板

1、AR使紙媒信息空間容量增大,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

傳統紙媒是靜態的信息,在有限版面內無法承載大千世界的資訊,與互聯網新聞相比信息容量極其有限,AR帶來的是動態信息,它可以將任意一張新聞圖片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掃描瞬間變成視頻畫面,用視聽效果來解讀新聞信息,並深入地表達新聞信息的各個側面。

2、AR使閱讀者的體驗感大大增加,互動性增強

紙媒引入AR技術,能讓平面媒體變成有聲音、有圖像、有動畫的多維度立體模式,對信息和知識的傳達也變得更加直觀和有趣,大大增加了閱讀者的體驗感。讀者還可以在終端屏幕上添加觸屏功能,觀看內容的隱藏圈層,通過互動可以進一步觸發事件,並打開新的維度。

3、AR有望給紙媒創造更大價值

將AR技術融入傳統紙媒是未來的大趨勢。AR技術將會彌補傳統紙媒的內容有限、信息滯後、載體固定等多方面的弊端,使讀者體驗到新技術的魅力,分享新技術的價值,轉變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從而創造更大的價值。

AR目前還處於探索期,要想更快發展,需要市場對於AR有一定認知度,並在技術方面有所突破,在內容方面有所完善,待技術、交互方式、內容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才能讓讀者眼前的世界更加生動而豐滿,才能讓傳統媒體的未來得到新發展。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人工智慧對新聞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採訪、編輯等傳統崗位正被人工智慧的獨特優勢所顛覆。數字媒體環境下的人工智慧產品被越來越多用戶接受,而這也是新聞行業工作者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智能化媒體給新聞業帶來新可能

1. 用戶分析 :場景化、精準化與智能化

智能化的媒體將更好地洞察每個個體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行為與需求,並智能推薦其所需要的信息與服務。伴隨著場景化、精確化用戶分析的,是用戶與內容之間的智能化匹配。各種智能物體不僅可以為用戶場景分析提供數據或依據,也能作為新聞接收的終端為用戶提供無所不在的信息獲取。

2. 新聞生產 :機器化、智能化與分散式

在新聞生產領域引入智能化的機器,不僅是為了將人從某些機械、刻板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方向是與人協作,拓展人在某些報道領域的能力,人機協作,將在新聞選題的策劃與發現、新聞深層規律的探析、未來趨勢的預測以及傳播效果的預判等方面帶來新可能。

3. 新聞分發 :社交化、個性化

社交化即用戶的社交網路成為信息流動的渠道,同時也成為信息過濾的一種機制。所謂個性化也就是用戶的個性化偏好成為信息分發的基本依據。這兩者的結合,使得傳統媒體平台在新聞分發中的控制權受到削弱,而用戶獲得新聞信息的通道卻更為多樣與「可自控」

參考文獻及相關論文拓展

VR新聞:對新聞傳媒業態的重構——喻國明 張文豪《新聞與寫作》(推薦細讀)

更好的新聞業,還是更壞的新聞業?人工智慧時代傳媒業的新挑戰——彭蘭(推薦細讀)

「VR 新聞」的沉浸模式及未來發展趨勢——孫振虎 李玉荻《新聞與寫作》(參考閱讀)

從國外媒體探索看AR技術如何給傳統紙媒補短板——顏世強《軍事記者》(參考閱讀)

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在文後留言區留言,胡師姐為你解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