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買房子,在哪裡買房子,糾結的背後是一個字
窮!
文 | 大叔三十
01
2018年定了一件尋常事:買房子。
買房子這件事情,糾結了很久。剛畢業那會兒,2009年,武漢光谷愈發火起來,我借了錢跟朋友合夥開了個餐廳,要是那時候在光谷買房子,現在身價都幾百萬了,關鍵是那時候還真沒有動過買房子的念頭。
及至畢業兩三年後,父母問住房公積金的事情,才開始意識到需要買房子了。那時候很軸很軸,只想以個人的力量去買房,不想父母再操心,尤其是經濟方面的,結果現在畢業快十年了,才發現父母才是自己最堅實的後盾。
工作不如意,沒錢不硬氣,無房的狀態一直拖到了2016年,這一年,因為獎金和一些其他收入,手裡有了二十萬,按照當時長沙的房價水平,在長沙稍偏(但未偏出三環,星沙中茂城、河西恆大名都附近)按揭買一套房子估計也是可以的,無奈工作時間少(以湖南其他地市為主),看各個樓盤的時間有限,認籌金又繳納的那麼急,未能成行。
這裡插播一個小插曲,2015年的樣子,老大在星沙看中了一個樓盤,當時猶豫了一下,結果第二天去直接漲了1000元/㎡,氣得要死,從此與買房無緣,至今未購房。
一年多以前,父母再次提到買房,興緻沖沖說要給我在武漢買房,還說有個老家的姑姑在武漢高鐵站附近賣房子,讓我聯繫。因事耽誤幾天,我聯繫上後,對方不提買房子的事情,後來跟家裡人問起,才了解到,一套房子二百多萬。瞬間我就理解了父母,也表示慶幸。我又不住武漢,在武漢買房幹嘛;我又不投資房子,在武漢買房子幹嘛。一根筋到了三十歲,依然那麼有「原則」。
有時候買房子真的就是賭運氣,很多人根本不用看也不會看形勢,周邊的人誰的聲音大、誰更加有煽動性我就聽誰的,聽人買了房子的人,基本上錯不了,聽人沒有買房子的人,懊惱的不在少數。
往事不堪回首,很多事情是算不到的,不然哪裡有「人算不如天算」之說,哪裡會有證券分析師,「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這個權重需要改改了。
不過,打拚倒是真的,關鍵是拼什麼(方向或者項目)、怎麼拼(手段或者策略)、拼多久(時間成本)、拼到什麼程度(願景),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02
前幾年我家對面那個小男孩,我們叫他「小不點」,買了房子。因為是龍鳳胎的緣故,從小就很瘦弱,我對他的體重停留在初中時候的70斤。他去買房子就比較快,在碧桂園,當天看中了,當天就下了定金。買房子之前只是跟父母表達了再買套房子的想法(父母先前在城區已經買了一套老小區的房子),買了之後才正式通知。
後來的故事就是他結婚,繼續著在四五線城市過著安逸的生活。他在我們市最好的醫院當醫生,工作算是非常體面了。重點是,剛買的時候,房子37萬,現在已經漲到70萬了,也就三年的工夫。且不論他賣不賣,至少房子現在值那個價格了!
曾經的小不點,只能跟在我們屁股後面跑,有時候半杆子打不出個屁來,現在卻如此有主見,讓人刮目相看。
我分析了一下:他打定了在家鄉生活的念頭,所以做起事情來,更加專註專心專一。反觀我,漂泊在外,家鄉買房估計也就逢年過節回去住幾次,最多也不超過一周;在武漢買房自己也決然享受不了武漢的夜生活;在工作地買房,還不知道下一年會去哪座城市,到時候處理起來也麻煩,嗯,搞不好裝修的時候還得親力親為,忙得不可開交。
後來發現,我特么真是想多了,窮才是沒有買房的真相!
03
一次次糾結一次次錯過,錯過了長沙5000+的房價,也錯過了衡陽4000+的房價,JM4000+的房價可不能錯過了。
這房價網路上每年都會說下降,事實上只漲不跌,科技發展再牛逼,在買房這件事情上好像也沒有什麼卵用。
中國社會大多數人的思想是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水平的,你不買房,上一輩也會催你買房的。買房才能心定,心定才能謀事立業。一個沒有房子的人,討老婆也會比較吃虧啊。不管在哪裡買房,始終有個窩有個根,不至於聽起來就像是居無定所不顧家的形象。
我算是看出來了,買房為什麼這麼糾結?還真是一個字:窮!
要是有錢了,家鄉買一套、工作地買一套、喜歡的城市買一套,不行了就換,看到更加中意的:買!
限購?不存在的,要是真有錢了,還在乎房產證上是誰的名字?老媽一套、老爸一套、弟弟一套、妹妹一套,這多好!
不管經濟條件如何,買房真的要趁早,不然會越來越貴!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房子是可以升值的,早點買,要是後續遇到點事情,需要資金的話,賣房子也相當於多籌了幾十萬。
TAG:雁城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