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講了崇禎皇帝的一個笑話,至今令人反思
原標題:康熙皇帝講了崇禎皇帝的一個笑話,至今令人反思
作者:蕭家老大
康熙皇帝是滿清入主中原後的第二任皇帝,而崇禎皇帝則是大明王朝的末任亡國皇帝(後來雖有南明新皇帝仍然抗清,但主流歷史仍以崇禎亡為明朝終結)。所以,康熙皇帝總是對崇禎皇帝不以為然,還常把崇禎皇帝的一些宮庭佚事,當成笑話講給臣子聽。
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在與大學士談到明朝佚事時,這位陛下總結道:「又明季所行,多迂闊可笑之事。」還專門講了兩則關於崇禎皇帝的笑話。
一是崇禎皇帝修大內,要用建極殿後階的一塊巨石為基。這龐然大物,高厚數丈,是從外地經運河運抵通縣,再人挽馬拉,耗時費貲,移至紫禁城中建極殿的。現在,要將它運到大內,另派新用場,這可難壞了一幫工匠。因為,石大門窄,無法進宮,石又斷不能切開(切開石則無用),門又斷不能拆掉(破壞風水龍脈,誰敢擔待)。將作部門只好啟奏崇禎皇帝,說這塊石頭不肯進午門,今請示陛下,除非破門而入,否則不知如何處置是好?崇禎皇帝大怒,當即吩咐:真是豈有此理,朕要用為良材,竟敢抗命不從。將它捆起來,打六十御棍!不知是不是崇禎氣糊塗了,還是平時這樣下令慣了?反正皇帝的話是金口玉言,誰敢抗命?下面有隻好硬著頭皮,著人扛著御棍,去打那塊巨石,一頓暴打後,石頭依舊,御棍卻打斷了不少。可也不知是否真有其事,還是有人故意編排?
二是崇禎皇帝學騎馬,當時,邊關戰事吃緊,崇禎要偃文修武,身先士卒。兵部尚書建議,先掌握御馬之術。會不會打仗無所謂,檢閱三軍,皇帝騎在馬上,接受山呼萬歲的場面也是很壯觀的。崇禎皇帝動心了,決定先練騎術。可憐崇禎皇帝從小長在深宮中,何時學過騎馬?皇帝學騎馬是件大事,選了個良辰吉日,牽來匹良種駿馬,派了位優秀騎師。上馬時,兩人執轡、兩人捧鐙、兩人扶靴,七八個太監,或蹲或趴、或推或抬,剛剛將皇帝送上馬背,還未坐穩,就滑落下來。儘管有人接著,尚無大礙。面子上過不去的崇禎,大發雷霆:這是什麼破馬!如此不識抬舉,先將此馬打四十大鞭,再罰往邊遠驛站當差!
講到這裡,康熙不禁感嘆:「馬猶有知識,石則何所知乎?如此舉動,豈不令人發一大噱?總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玄燁怕人不信,還說,這是他從宮中當年留下來的明朝太監那裡聽來的。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所以,向大明遺留太監調查研究過的玄燁,講得言之鑿鑿,振振有詞。又有誰知這些大明遺留的閹人,不是為了討好新主子,而編排舊主人的呢?
應該承認,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使清王朝達到全盛狀態,算得上一位比較傑出的君主。而且,他本人好學敏求,勤於政務。如果不搞那些文字獄和奴化專制,早年和壯年的玄燁確實稱得上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所以,他有本錢嘲笑前朝的末代皇帝。但是,這位被稱為「盛世之君」的聖上,到了晚年,精力不逮,暮氣橫秋,吏治漸弛,綱紀不振。因而,致使官員腐敗,貪風日熾,稅賦失征,國庫虛空。等到他的第四子雍正接班上台,康熙老子留給雍正兒子的固定資產,儘管是一個幅員遼闊的龐大帝國,但國庫里真金白銀的流動資金,卻只剩區區七百萬兩銀子了。真是到了入不敷出,難以為繼的地步。雍正在位十三年,就是想盡辦法搞錢。苦扒苦掙,才有了五千萬兩存銀的積累。
近些年,寫清代皇帝小說,演清代皇帝電視劇,頌揚「康雍乾盛世」,最為津津樂道者之一,莫過於雍正苦扒苦熬攢下的這筆銀子。但,最具諷刺意味的是,那個康熙皇帝最瞧不上眼的崇禎皇帝,當他在景山上吊的時候,他的國庫里的存銀,是康熙死時的十倍,為七千萬兩,比雍正用十三年功夫掙下的還多出二千萬兩。看來,以國庫存銀而論,姓朱的亡國之君,要比姓愛新覺羅的兩父子,號稱盛世帝王的康熙、雍正捆在一起,腰還要更粗一些呢!如果不是明朝皇帝不爭氣,真還不知是誰該笑話誰呢!
所以,在講別人笑話時,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笑話讓別人講!
※《蠢動/蠢動しゅんどう》歷史電影
※一戰有多殘酷?十張老照片讓你直觀感受一戰的殘酷,場景震撼人心
TAG:歷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