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平均壽命與靈長類動物的對比情況
本人曾在前段時間發文分析了一下古代人與現代人平均壽命的情況,古代人平均壽命約為三十多歲,而現代人平均壽命已經上升到75歲以上。為了排除戰亂、饑荒等因素,本人專門羅列了沒有遭受過離亂之苦的清王室壽命作為依據與現代人平均壽命作對比,在此給大家複習一下。
清代宗室成員大多很短命。順治同輩的宗室成員平均壽命35歲,康熙同輩的宗室成員平均壽命33歲,雍正同輩的宗室成員平均壽命29歲,而乾隆的最低,平均壽命僅為25.3歲。平均壽命25-35歲之間。16歲以下死亡率非常高,14%-48%之間。
當然,有中醫粉會說皇室內部爭鬥激烈,暗殺成風,可能很多人被下毒死於非命。我專門把男女壽命單獨羅列出來:根據史載資料顯示,清歷代皇帝一共有一百零三個皇子,平均壽命32歲,皇女為26歲。請問,皇女沒有繼承權,照理說不是暗殺的重點照顧對象,為什麼壽命的男的還要短?
當然,小編還有其他證據,最後只為說明一個道理:現代醫學相對於傳統醫學,更有利於人類的壽命增長。比如下圖也是一個例子:
這是西歐各國的人均壽命地圖,眾所周知,中醫在西歐並不普及,甚至絕大部分國家根本就不接受中醫作為主流醫學,不給行醫執照,沒有處方權,最多作為保健按摩的存在。
中國的平均壽命大概在76歲多一點,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有些中醫粉冒出來說,之所以現代人比古代人壽命長,是因為現代人整體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單單是醫學的功勞,所以認為光以人均壽命作為醫學水平高低的評判標準是不準確的。
我同意人均壽命提高不單單取決於醫學水平,還取決於多種因素。但是我始終認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之別,其實不僅僅是醫療手段的區別,更是它們背後所運行的世界認知態度的區別,以迷信玄學為支撐的傳統醫學,是敵不過以現代科學支撐的現代醫學的。而人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傳統醫學之於現代醫學,正是迷信玄學之於現代科學的一個側面反映而已。
而之所以討論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孰優孰劣,最終的目的,也就是討論迷信玄學與現代科學孰優孰劣的問題。
我在此不再展開,重新回到這個中醫粉的問題,他認為人均壽命的提高,是由於人類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醫學的作用,我們就姑且按照他的意思,進行新的一番調查。
我們來看看,比古人生活水平更差的靈長類動物,與人類的平均壽命有什麼差別。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郭松義的一篇論文里,統計了清代135位民間紳士的子女死亡情況,976個子女中有244個死於0-4歲,幼兒死亡率為25%。2009年中國循證兒科學雜誌一篇論文顯示1949年幼兒死亡率也為25%。所以清代-民國,幼兒死亡率應該沒什麼變化,25%左右徘徊。現代醫學普及、衛生條件改善之後,新中國的幼兒死亡率大大降低,2015年僅為1.07%。
而在1949年同時期,在沒有中醫、只有發達現代醫學國家,幼兒死亡率都非常低。1950年加拿大為4.87%,澳大利亞為3.16%,美國為3.77%。即便是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1950年時中醫(日本叫漢醫)已經靠邊站了,幼兒死亡率也僅為9.13%。
再看看靈長動物的數據。幾內亞博敘地區一個野外黑猩猩種群的數據 顯示,黑猩猩0-4歲死亡率是27.30%。另一項大種群研究顯示,類人猿(包含大猩猩、猩猩、長臂猿)的0-4歲死亡率是30%,小型靈長動物(環尾狐猴、吼猴、疣猴等13種)的0-4歲死亡率是52.5%。
就0-4歲死亡率而言, 多虧中醫的「護佑」,我們國人的幼兒死亡率,居然跟野生的類人猿差不多。
下面再來比總體平均壽命。
我國最早相對比較完備的家族壽命表,是廣東中山的李氏家族,可以追溯到1365年。經過統計發現,李氏家族1365-1599的平均壽命(男女簡單平均數,後同)為38.7歲,1600-1699年為34.9歲,1700-1749年為37.3歲,1750-1799年為36.2歲,1800-1849年為35.25歲,解放前為34.74歲,看來在中醫的庇佑下,廣東李氏家族的平均壽命基本沒什麼變化,在34.7-38.7歲之間波動,但比享用更好中醫服務的皇室成員(25.3-35歲)要好一些。
同時期歐洲人的平均壽命也不分伯仲。文藝復興時期是35歲,18世紀是36歲,19世紀是40歲。 新中國建立以後,現代醫學事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水平才開始大踏步提高,2015年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5.99歲。 在現代醫學誕生前,中國傳統醫學(中醫)與西方傳統醫學(西醫)對人類健康的貢獻都是可忽略不計。
再看看靈長動物。一項研究 顯示,狐猴的平均壽命是11歲,絨毛蛛猴是24.5歲,卷尾猴是7.5歲,狒狒是9歲,黑猩猩是13.5歲,大猩猩是28歲。在中醫的庇佑下,清代宗室的平均壽命( 25.3-35歲)居然超過大多數靈長動物,而與野生的大猩猩差不多。
中醫能夠和類人猿和大猩猩一較短長,本人也就不多發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