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在當代——王振牽起了蒙克與倪瓚的手

「工」在當代——王振牽起了蒙克與倪瓚的手

中國工筆畫界,每三年迎來一次盛事——中國工筆畫界作品展,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是在2016年末於中國美術館舉行的,時逢中國工筆畫會成立30周年,當代工筆畫界的傑出畫家馮大中、何家英、謝振甌、劉臨等隆重亮相,不僅回憶了往昔崢嶸歲月,更重要的是提攜工筆畫界年輕一代,為新世紀中國工筆畫助力加薪。

師從何家英,「至純」學院派

王振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工筆畫家,一路從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讀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目前仍在博士學位攻讀階段。藝術的大門充滿魔力,在一位位名師的帶領下,王振距離扣響藝術殿堂的精神之門越來越近了。作為何家英老師最年輕的博士生,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創作之泉肆意奔涌。

我們所常說的學院派畫家,通常上就是指在專業院校一直接受專業指導和訓練的畫家。雖然這種簡單直接的定義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區別,但確實也說明了學院派最重要的特徵——專業、專一、專情。

王振自幼進行素描等專業繪畫的學習,後來考入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次年進入工筆人物工作室學習。碩士求學期間師從知名工筆畫家劉泉義教授,並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碩士學位。2016年,王振經過認真準備,順利考取中國美協副主席何家英教授的博士生,繼續深造中國工筆畫技藝。

技術上的正統,造就了王振畫面用筆的純粹;經歷上的單一,恰好讓王振更好的向內、向心發問,作品更具個人特色。對於一個年輕的畫家來說,在成長階段遠離干擾、一心提高技藝實在是當下社會難能可貴的選擇。

左心房住著倪瓚,右心室守著蒙克

畫家和許多藝術家一樣,都有高產低產之說,這麼看來,至少目前為止,王振算是惜筆如金的人,每一幅作品從選題開始、到默稿、到落筆……都是仔細斟酌的每一步,究其原因,王振說:「我必須畫我有所感受的東西。」他最喜愛的東西方兩位畫家,雖然相隔百年,但卻在直抒胸臆的繪畫感受中,惺惺相惜。

倪瓚是誰?誰是蒙克?兩個人大名一出,基本上只要是藝術圈的都應該頂禮膜拜。倪瓚是元末著名畫家,開創了山水畫很多新的畫法,後輩董其昌、石濤等人都十分推崇倪瓚的畫技與畫作。倪瓚的作品畫面簡潔,雖然很容易被人模仿其表面,但是其畫骨根本沒法抄襲。倪瓚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明代何良俊如此評價倪瓚:「雲林書師大令,無一點塵土。」

說到蒙克,這位在20世紀去世的挪威巨匠留給後世的精神遺產,則更被我們所熟知。在我們天天使用的emoji表情包中,有一個雙手捂著臉頰的作驚恐狀表情的臉譜,就出自蒙克的畫作《吶喊》。這位一生被死亡陰影籠罩的畫家,從不幸的童年感受中汲取著藝術創作的來源。相較於中國畫,西畫本身在情緒表達方面就更加外露,而愛德華·蒙克則更加精於刻畫內心世界,他的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著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被簡化,而情緒則被誇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蒙克被譽為「世紀末的畫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歐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面貌。

王振對於兩位畫家的推崇,經由「內心」被打通了,穿越年代的阻隔,打破地域的鴻溝,告訴世人,無論是國畫還是西畫,真正好的作品都是一致的:發自內心,希望打動一顆讀懂的心。王振通過自己的作品,展現著自己的創作意願與想法,讓歷來含蓄內斂的國畫畫面,渲染出濃烈的情緒張力,試圖詮釋當代中國平民基層的心理百態。

「太陽下面無新事」,創新談何容易,道路從來都在先人的智慧筆下,王振尋道前輩,路在腳下,希望今後能看到更多的記錄這個時代的作品,在王振的一筆一繪中,慢慢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熊 志:臉書信息泄露,你也可能在社交網路上裸奔
女人44歲最完美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