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寶出土後,郭沫若既弄錯它的名字,也無法解開這個千古謎團
前幾天我在國家博物館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後母戊鼎,此鼎距今已有三千餘年歷史,但鼎身上的紋飾仍清晰可見,整座鼎依舊是那麼大大氣、莊重、精美。可惜的是,時間的腐蝕讓這座舉世聞名的寶鼎銹跡斑斑。
這不禁讓我想到另一件國寶——越王勾踐劍,此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是越王勾踐親自督造,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年歷史,但劍身並沒有被銹跡侵染,寶劍鋒利依舊。
越王勾踐劍出土於1965年,出土地址是湖北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該劍的出土,便帶來了一個謎團,為何越國的劍在楚國墓中出土?專家解釋有兩種可能,其一越王勾踐曾將女兒嫁到楚國,該劍可能作為嫁妝被帶到楚國;其二,楚國與越國交戰,該劍成為楚國的戰利品。
越王勾踐劍目前收藏於湖北博物館,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該劍劍身長55.7厘米,寬4.6厘米,但只有875克重,相對很輕,便於使用。該劍之鋒利,據說出土時,還曾劃破考古人員的手。為了試驗它的鋒利程度,考古人員用它來劃16層白紙,結果輕輕一用力便將其劃破。
關於越王勾踐的另一個謎團,便是它二千年不銹的原因。經過科學檢測,越王勾踐劍劍身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主要成分是銅、錫、鐵、硫,可以有效防止銹化。此外,劍上花紋處含硫高,硫化銅也有防鏽功效。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兩千多年前的他們,是如何發現這樣的防鏽技巧的呢?
越王勾踐劍剛出土時,劍的命名引起專家廣泛討論,該劍劍身上刻有銘文「鉞王鳩淺」和「自乍用鐱」。專家方壯猷認為「鳩淺」兩個字是」邵滑「,這是一個人名,此人是楚國派到越國的」越奸「,後被封為越王。郭沫若也贊同此說。而古文字專家唐蘭認為,這兩個字是」鳩淺「,是」勾踐「的通假字。學者大多認同唐蘭的看法,因而該劍被確定為越王勾踐劍。
但專家們能解釋出劍的督造者,卻無法解開這個千古謎團,越王勾踐劍為何歷經兩千五百年,卻仍舊如此鋒利?連郭沫若也無法解釋(這恐怕是最讓郭老頭痛的國寶,既弄錯它的名字,也無法解開這一謎團)。縱然依靠當代發達的工藝,也無法複製出一把與越王勾踐劍相差無幾的劍。
※溥儀退位後,此人大肆屠殺革命黨,為了讓溥儀復辟,不惜勾結日本
※他是一代刀王,年近七旬打敗日本高手,連賀龍都向他學習武術
TAG:周知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