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邊英雄連」的根和魂
今年,全軍將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活動。人民軍隊厚重而輝煌的軍史中,湧現出一大批戰功赫赫、英雄輩出的英模連隊,它們是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
「厲害了,我的連!」今日起,我們推出「英模連隊」專欄,每周向大家展示一支獲得過榮譽稱號或二等戰功以上的英模連隊。同時,正式發布徵稿令,廣泛徵集優秀作品。快參與進來吧!
▲官兵飛越險峻山澗
★榮譽名片★
「戍邊英雄連」,前身是原昆明軍區步兵第8團12連,於1969年4月22日組建在雲南省保山地區潞西縣(後改稱芒市),是一支戰功卓著的戍邊英雄連隊。在對越作戰時期,曾四上扣林山,三進十二號界,參加了松毛嶺、1426高地、662.6高地以及堅守老山的防禦作戰,經歷大小戰鬥67次。在1984年4月28日配屬老山主攻部隊收復老山側翼1426高地戰鬥中,因戰功顯著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與輪戰部隊、駐地軍警民一道用鮮血和生命共同締造和培育了「老山精神」。連隊先後3次被原成都軍區評為標兵連隊,14次被各級表彰為「基層建設先進連隊」,1990年2月被中央軍委授予「戍邊英雄連」榮譽稱號。
▲30多年前,老山勇士胸戴紅花,整齊列隊,一碗壯行酒酣暢飲盡,豪情萬丈奔向敵
一個故事一支戰歌,一步腳印一座豐碑。
上世紀八十年代,回眸雲嶺邊關,英勇先烈們血沃疆土鑄造的老山精神,標識了「戍邊英雄連」的根和魂,凝聚了一代代官兵的心和神。
▲矗立在主峰上的張大權塑像
「兩個蚊子一盤菜,三個老鼠一麻袋」。在滇南邊境,這句俗語是當時艱苦環境的真實寫照。官兵們住在陰暗、狹小、潮濕的貓耳洞,多人同宿且難以抬頭轉身。不少戰友比喻說:貓耳洞如同滴水洞,生活棚好似漏雨棚,天晴不遮陽,下雨叫爹娘;伸腰頭撞頂,腳下踩泥塘。
▲鄉親們給出征將士送行
1989年10月部隊全面接防老山後,十二連(戍邊英雄連的前身部隊)官兵奉命移防松毛嶺。陣地地處防線前沿,環境艱苦,是個「不通電、不通水、不通公路」的「三不通」陣地。這裡用水靠人背,吃糧靠馬馱,加之雨多霧大、蟲獸繁多的環境,讓分散在37個哨位的官兵一上陣地頭疼不止。每天晚上,一名戰士要站5個小時的崗。半夜三更,有的戰士耳朵被老鼠咬傷,發出刺耳的尖叫;有的腳趾被大螞蟥偷襲,抓爛後肌膚還會流出膿水,連褲子都不便穿上。
▲老山輪戰時,主峰飲水不便,戰士們只能背水上山
「吃苦不言苦,苦中有作為」,修建了陣地訓練場,組織開展起小比武;興建竹樓,搬出了貓耳洞;用彈藥箱種菜,改善生活條件……伴隨日以繼日的奮戰,松毛嶺陣地洗去了毛骨悚然的寒意,像一株老山蘭盛開在火熱南疆。
▲由於貓耳洞太潮太熱,老山戰士常常只穿一條褲衩。老兵們說,軍人的顏值,並不在外表,而在於精神
一寸河山一寸血,如磐信念如山佇。連隊官兵輾轉作戰,經歷大小戰鬥67次。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譜寫了勝利的凱歌。
▲官兵在炮火中英勇衝鋒
▲前哨排工事
▲作戰中英勇的爆破手
走進老山主峰,一副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的國防楹聯格外醒目。上聯是:「不忘昨天,干好今天,展望明天」;下聯是:「熱愛老山,建設老山,守好老山」;橫批:「祖國知道我」。20多年來,這副楹聯見證著一茬茬老山官兵愛國奉獻、無私付出的身影。
▲百米生死線
▲老山主峰雷區密布
▲戰士們說,站在先烈用生命捍衛的這座山上,感到肩上的責任沉甸甸
▲老山作戰簡介
▲老山主峰四季多霧,春冬兩季基本看不到太陽。濃霧時常鋪天蓋地籠罩主峰,10米開外看不清人
▲官兵在爭分奪秒運送彈藥
刊期:2018-023期策劃:魯 倫作者:楊 博、曾浩雲
責任編輯:霍東興 值班編輯:江 浩
南陸一號,用心為你做好每一期!
TAG:英雄旗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