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和互金這次達成了默契:個人消費金融是大戲

銀行和互金這次達成了默契:個人消費金融是大戲

消費金融已經成為銀行、消金等持牌機構和互金等新金融服務企業拓展業務能力的主要領域。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對零售銀行的重視經歷了對公經濟周期展現,監管考核和零售業務價值空間凸顯等多個因素的周期作用;而對於互金行業而言,雖然也經歷了早期圍繞資產包業務而進行的遲滯,但最終在用戶、場景和監管的推動下實現了聚焦個人消費金融業務的形態。

到目前,國內對個人消費金融市場的服務能力已經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局勢,而銀行和互金在這個業務領域則實現了高度的一致和默契,不論是網貸平台的個人信用借款,分期服務,還是商業銀行的信用卡、信用貸款,都在圍繞個人的金融服務上開始服務提升,這幾年也將在這個單點上實現橫向突破。

上市銀行集中披露年報,零售業務成為高速增長點

最近是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高峰期,對於國內的銀行股而言,今年的銀行年報除了在業績上實現了行業調整的基本目標:資產質量優化,利潤增長保持穩定,業務調整更趨健康。其中最為顯著的表現是銀行的零售業務已經成為各銀行集中披露的焦點。

從已經披露的主要銀行的財報看,零售板塊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新增長重要支柱,並正在發揮出更大業務潛力。以業內最主要的分析標的招行和平安、中信等來看,在零售業務上都實現了預期的增長。

2017年招行零售營業收入1062.21億元,佔全行營業收入的51.29%。其中零售凈利息收入693.28億元,佔零售營業收入的65.27%;零售非利息凈收入368.93億元,佔零售營業收入的34.73%,佔全行非利息凈收入的55.81%。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金融業務營收佔44.14%,同比增長13.55%;零售業務凈利潤佔比為67.62%,同比增長26.4%,而批發業務凈利潤同比下降22.17%。

而中信銀行2017年零售銀行業務實現營業凈收入543.47億元,比上年增長27.03%,占該集團營業凈收入的34.68%;零售銀行非利息凈收入341.72億元,比上年增長39.69%,占該集團非利息凈收入的59.88%。

近期更引發市場關注的是,浦發銀行等在信用卡業務上實現了營收和市場發卡量的快速增長,也進一步凸顯了商業銀行在零售業務上進行推廣的決心和業務意圖。

互金在監管與市場調整中實現消費金融聚集

目前銀行業和互金行業都在利用各自途徑和渠道進行個人零售業務拓展。幾年之前,銀行在直銷銀行和投融資服務平台上進行創新,以寄希望通過線上銷售和銀行生態內的信貸撮合來實現非銀行市場的逆襲。從現在各個銀行在財報中公布的數據看,幫助銀行實現逆襲的恰好是銀行的傳統業務:信用卡中心,個人循環貸款,並且通過大數據和風控技術的革新實現了傳統業務板塊的新生。

這也讓筆者想到了從2013年開始起步的互金行業,當時主要的產品邏輯就是幫助借款人和投資人在線上完成個人借貸撮合服務,主要市場空擋也便是傳統金融相對服務不足的個人零售市場,將銀行門檻以外的次級用戶和信用不完整用戶用數據和科技力量進行更完善的定價和信貸管理服務。加上電商、O2O以及各種線上消費習慣的產生帶來的海量線上線下場景,互金服務的邏輯也逐步從無場景的個人借款撮合走向了融入場景的借款撮合服務,最典型的是一些已經上市的分期電商類公司。

可以說,面對互金這幾年在個人信貸撮合方面的飛躍發展,商業銀行也集中開始在個人信用貸款、信用卡發放量和信用卡分期、循環等業務領域開始集中資源進行推廣。其市場背景就是國內以個人消費金融熱潮帶動的居民生活和購物消費帶來的圍繞以個人信貸和分期為核心的金融服務。

而對於互金而言,對於個人的信貸服務,其實也實現了從外圍式分散布局到全行業集中布局的趨勢,因為早期在網貸等模式中並沒有實現完全聚焦於個人的模式,而是通過以B端服務為切入的方式實現了資產的類證券化,這種模式在逐步與監管的融合中走入末路。而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撮合模式也基本上都是小額、分散的個人信貸或者車貸等抵押模式,也圍繞用戶的消費和資金使用場景而進行。

不過隨著這幾年互金行業在傳統銀行服務的信用人群以外的數據建模和風控能力的加強,特別是一些強用戶場景和以支付數據為基礎的交易場景衍生而出的信貸服務中,以個人消費金融為標的的借款產品開始出現了強有力的爆發趨勢,包括微粒貸、借唄等借款產品都已經實現了千億級的放貸規模和持續的盈利能力。另外也引發了行業內一波個人信用借款產品的平台的爆髮式增長,並也直接帶動了去年11月以來的互金企業上市浪潮,趣店、拍拍貸、和信貸、樂信等企業紛紛上市。

在這個過程中,互金企業後期大多以科技金融能力,加強各自的用戶獲取和數據分析以及風控管理能力,在用戶、數據、場景匹配的基礎上獲得以個人信用借款和分期等偏消費類金融產品的推廣。從互金行業本身的發展能力而言,這也更接近行業發展的本質邏輯:滿足銀行客群服務能力之外的普惠金融客戶,並進一步通過線上的流量和用戶場景進行高效快捷的借款服務。

銀行並非後知後覺,互金也需要加強產業周期化能力

站在目前的關口,對於銀行而言,消費金融領域的布局並非「後知後覺」,特別是在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化提升完善的前提下,立足於消費和民生需求的金融服務成為銀行轉型和優化業務機構的主要重點。銀行在這一塊的主要著力點是個貸和信用卡中心的業務,信用借款的額度一般比互金機構的要高,利息成本也相對較低,而信用卡中心則成為主要銀行拓展零售用戶群和帶來多元化零售收入的主要方式,增長信用卡發卡量和流通卡量,並保持授信餘額的增長,為信用卡部門帶來分期、循環等主要收益。

銀行在消費金融服務能力上的相對不足是場景和用戶需求的精確把握,這與很多互聯網公司依託的線上交易和消費場景以及數據風控能力而言,確實存在一定的劣勢。但是其核心優勢在於傳統個貸客戶和信用卡用戶的保有量都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對於優質客戶的服務能力也相對較強。

互金企業在消費金融服務的比拼中,則相對要加強自身的產業化周期管理和風險備付的能力。目前以純線上的信用借款產品為主的信貸模式並沒有經歷完整的產業經濟周期,且在用戶數據和場景的匹配中需要衡量不同渠道和用戶的轉化和定價能力。加上金融監管未來對於互金行業的政策管理和可能出現的小範圍風險,都需要具備較高的防風險能力。

如果從產品的金額和管理方式來看,互金行業的消費金融服務其實更多像是一個具備互聯網特色的,簡約版的,額度較小的借款和分期行為產品,並且其市場敏感度和面臨的用戶、投資者和監管環境都更為不確定的一個新金融行業。即便如此,有理由相信,互金行業走出的這種模式也將成為與商業銀行等持牌機構競爭消費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參與主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費金融行業資訊 的精彩文章:

甩掉捷信,這個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2017年凈利潤11.8億元

TAG:消費金融行業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