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長白山神廟遺址入圍!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長白山神廟遺址入圍!

原標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長白山神廟遺址入圍!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於2月26日揭曉。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入圍終評項目名單。終評會將於2018年4月8至10日在北京召開,屆時,26個終評入圍項目將會進行擂台角逐,全國十大考古新發也將同時亮相。


吉林安圖寶馬城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


下面,就帶大家一起揭開長白山神廟遺址的「神秘面紗」。


寶馬城遺址位於吉林省安圖縣二道鎮西北4公里處的丘陵南坡上,與長白山主峰相距約50公里。相傳,唐代名將劉仁軌在此地得一寶馬,亦稱「報馬城」,後人稱之為寶馬城;流經這裡的河,由西向東流入二道白河,被稱為寶馬河;附近的村子,也叫寶馬村。有關它的一切想像,只限於這個傳說。該城在民國十七年所修《安圖縣誌》中已有著錄,1978年吉林省考古隊在寶馬城普查時發現一些指壓紋瓦片和獸面瓦當,從而推定該城為渤海始建,遼金沿用。


從寶馬城遺址遠眺長白山


為把握寶馬城的年代、性質、建築形制與布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於2014—2017年對該遺址進行了連續4個年度的勘探與發掘,累計出土各類遺物超過5000件,其中2016年出土的玉冊確證其為金代皇家修建的長白山神廟故址。


2017年度實際發掘面積562平米,揭露了城內迴廊外東南側的建築基址(編號JZ4)、南門與院牆東南轉角。


2017年度出土遺物以滴水、瓦當為代表的建築構件佔大宗。瓦當均飾高浮雕獸面紋,滴水紋樣包括戳點紋、花瓣紋、葉脈紋等多種類型,還發現陶質獸頭、陶質鳳鳥等製作精美、保存較完整的建築構件,大量鐵釘以及少量陶片、瓷片、鐵器、青銅飾件等。JZ4火炕鋪磚面上發現五枚北宋銅錢,延續時間近百年,或為壓炕之用。


讓我們透過這些遺迹,一起感受「神廟」的風采。


JZ4正投影(下北上南)



灶台與煙道轉角(從東向西拍攝)


大門與三瓣蟬翅(從西向東拍攝)



花瓣紋滴水


火炕與煙囪(上北下南)



高浮雕獸面瓦當



獸頭(脊飾)



玉冊



院牆東南角與內部排水系統的出口(上北下南)


寶馬城遺址是近年來發掘的保存狀況最好、揭露面積最大、也最為重要的金代建築遺址之一,也是近年來東北地區遼金時期乃至全國歷史時期考古工作中少見的高等級遺址。其選址經過精心考量,佔有區域內最為高敞的地利,城內建築軸線的南向延長線正對長白山主峰。天氣晴好時,從寶馬城南眺,長白山主峰盡入眼底,優越的視廊無與倫比,體現了其超然的地位。


以上種種跡象都表明,寶馬城絕非普通民居,應該是一座殿堂。


文獻記載,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禪泰山之舉,始封長白山神為「興國靈應王」,將其視為庇佑女真政權的聖山,並在長白山北側建廟奉安,春秋兩季遣派官員前往祭祀。而到了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為了表達對長白山的崇敬之情,更進一步冊封長白山為「開天宏聖帝」,長白山的地位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史書中還對廟宇的地望和規模做了記載,這些信息都與我們的發現高度吻合。



來源:中國文物報、 文博中國、 中國新聞周刊


編輯:劉洪磊


責編:魏巍 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長春 的精彩文章:

明日最高溫將飆升至12°C,但下周雨夾雪很頻繁

TAG:掌上長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