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坦克 之 德國Ⅳ號坦克:二戰中的德意志軍馬(下)

二戰坦克 之 德國Ⅳ號坦克:二戰中的德意志軍馬(下)

原標題:二戰坦克 之 德國Ⅳ號坦克:二戰中的德意志軍馬(下)


Ⅳ號坦克(又稱為:四號坦克)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用途廣泛的中型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在戰爭的中後期一直擔任德軍的主力作戰坦克的角色。它原本被設計為步兵支援用的中型坦克,作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與III號坦克一同作戰。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因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成熟、易生產、性能平均、使用可靠上,後期儘管「虎」式坦克與「黑豹」坦克威力強大,裝甲堅厚,也從未能替代Ⅳ號坦克。所以IV號坦克被德軍士兵稱為「德意志軍馬」。


型號發展


Ⅳ號A型坦克


VsKfz.622/Typ1/BW/Pz.Kbfw.IV Ausf.A

A型系最早生產的樣車,但僅生產了35輛,在進行了各項測試後,被當做訓練車使用,因此並未出現在實戰中。發動機為250馬力的梅巴赫HL108TR,最大速度30公里/時。主炮是75毫米KwKL/24型火炮,車身和後來的改進型稍有詫異。因為駕駛員比無線電通信員位置更靠前,所以車體的左半邊稍稍向前突起。其懸掛系統是由導向輪、負重輪和每側4組8個負重輪以及4個托帶輪組成。各組負重輪附屬於閂接在車體上的雙114橢圓形彈簧片上。


在1937年到1939年期間生產,底盤序列號從80101到80135。



1939年波蘭戰爭中的Ⅳ號A型



Ⅳ號B型坦克


Typ2/BW/Pz.Kpfw.IV Ausf.B


B型從1937年開始共生產45輛。參加了 1939年入侵波蘭的作戰行動。與A型相比,其發動機功率提高到了320馬力,變速箱也改用SSG 76型6速變速箱。此外,坦克前部的裝甲從14.5毫米增厚到30毫米,整個前面也不再分台階而是採用直線形設計。前面2名乘員的檢查孔從2個變成了1個。


除此之外,炮塔的槍眼從原來的正方形變成橢圓形,左手邊的信號孔外也安裝了類似於小麥外形的防護罩。另外,該型坦克的底盤序列號從80201到80242。



Ⅳ號C型坦克


Typ3/BW/Pz.Kpfw.IV Ausf.C


該型坦克在1938年到1939年之間共生產了140輛,大量被使用於入侵波蘭的作戰行動中。


該坦克和B型基本上完全相同。主要的變化是炮塔前方的裝甲從20毫米增厚到30毫米,以及同軸重機槍上安裝了裝甲護套。在後續生產的100輛坦克上改用了300馬力的梅巴赫HL RBM發動機。底盤序列號從80301到80440。




Ⅳ號D型坦克


Typ4/BW、以及Typ5/BW/Pz.Kpfw.IV Ausf.D(Sd.Kfz.161)


該型坦克在1939年9月完成設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改進。

首先,駕駛席和A型樣比無線電通訊員座位稍微靠前,因此車體的外形也必須改變。還有就是在這附近的位置新增了射擊孔。其次,乘員出入的艙門採用向外打開的方式,而且上方裝有35毫米厚的裝甲板。該坦克的炮塔與C型大致相同。此外,安裝機槍的位置則和A型基本相同,而正方形平衡架式的安裝,又和Ⅲ號坦克幾乎完全相同。履帶的寬度稍微加寬,並採用了新型導向輪。


1942年8月,希特勒發出指示:「I號初期型坦克在送回工廠返修時,應改換使用長炮身的75毫米KwK40 L/43型主炮。」該命令加強了Ⅳ號初期型坦克的攻擊力,使其達到和Ⅳ號F2、G型相當的水平。炮塔內設置有通風口,信號口用擋板遮蓋,並新設置了換氣扇。同時,還在發動機的後側和車身的前方分別安裝了20毫米厚和30毫米厚的裝甲板並使用螺栓固定。就連戰鬥室的兩側也安裝了裝甲板。這些增強防護性的做法最初由部隊自行改裝,到最後則在生產部門進行統一組裝。不過仍然有一部分坦克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進行上述的改動,依然裝備著短身管75毫米炮。Ⅳ號D型坦克的底盤序列號從80501到80748。




Ⅳ號E型坦克


Typ6/BW/Pz.Kpfw.IV Ausf.E(Sd.Kfz.161)


1940年末,E型坦克加強了裝甲而投產。該坦克和Ⅲ號坦克H型在同時期出現,炮塔的外甲板加厚,駕駛員遮護板變窄。另外,在炮台的後部調整了角度,使得炮塔後方的外板不開槽也沒問題。


另外,在炮塔的頂部,右側的信號口和正中央的換氣口都被廢棄,取而代之在右前方安裝了圓形的換氣扇。該通風口安裝了圓形的防護裝置,在下方安放了一個用於吸入空氣的風扇。



Ⅳ號坦克E型


Ⅳ號坦克E型


在裝甲方面該型和D型最大的區別是,該坦克車體前方的裝甲不是後來固定到外側面裝甲板上,而是在製造時就採用50毫米厚的單塊裝甲板整體製造而成(實際上,大多數的E型坦克仍舊和D型一樣,採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將側面和駕駛席前方的裝甲板固定在一起)。


E型坦克在1941年夏天被運送到了北非戰場,在同英軍的坦克激戰中聲名顯赫。底盤序列號從80801到81023。



Ⅳ號坦克E型,可見其50毫米厚的單塊裝甲


Ⅳ號F1型坦克


Typ7/BW/Pz.Kpfw.IV Ausf.F1(Sd.Kfz.161)


該型號和Ⅲ號J型坦克幾乎同一時期,即在1941年生產。在進攻蘇聯的戰鬥中,德國需要大量的Ⅳ號坦克。因此,該型號坦克的製造商增加了 FoMARC和尼伯龍根·貝爾格兩家公司。


在裝甲上,車體和炮塔前方全部從30毫米加厚到了50毫米,側面也全部採用30毫米。E型為止的使用螺栓固定的裝甲安裝方式被徹底廢棄。此外,駕駛席向前突出的設計也被直線形的外觀設計所取代,車體上機槍的裝載也從平衡架式改用球形。還有駕駛員遮護板也採用了更厚實的裝甲。

另外,炮塔側面的門板也從1塊板改裝成2塊摺疊式門板,上面還設置了觀察孔和槍眼。履帶輪也將寬度增加到400毫米並在外側開有凹槽,可以很輕鬆地在冰面上行走。


底盤序列號分為三部分:從82001到82396(克虜伯)、從82501到82575(FOMARO)和從82601到82614(尼伯龍根·貝爾格)。



通過鐵路運輸的Ⅳ號F1型坦克



Ⅳ號F1型坦克



Ⅳ號F1型坦克



Ⅳ號F1型坦克

Ⅳ號F2型坦克


Typ7/BW/Pz.Kpfw.IV Ausf.F2(Sd.Kfz.161)


由於蘇聯T-34坦克的出現,為了和其抗衡,希特勒命令在F型的生產後期,改裝長炮身的75毫米KwK40 L/43型火炮。


因此,雖然生產線上在製造相同的F型坦克,但運用上出現了長炮身和短炮身兩者同時服役的局面。前者作為東部戰線的主力坦克,而後者則活躍於北非戰場。不過很快幾乎所有的F型坦克都換裝了長身管75毫米火炮。在北非這種坦克使得英軍損失慘重。火力一度凌駕於所有英美坦克之上。



Ⅳ號F2型坦克



Ⅳ號F2型坦克



Ⅳ號F2型坦克


Ⅳ號F2型坦克


Ⅳ號G型坦克


Typ7/BW/Pz.Kpfw.IV Ausf.G(Sd.Kfz.161/1)


G型坦克為Ⅳ號坦克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一款,而在製造過程中,也實施了許多重要的改進措施。


首先,初期型的主炮和F2型相同,採用單室炮口駐退器。不久就改用雙室炮口駐退器。還廢棄了炮塔前方橫置的觀察孔。


炮塔的頂蓋從10毫米增厚到了15毫米,而且內部進行了大量的從外面無法看出的改進。另外,在生產的過程中,也有使用老式F型炮塔,甚至使用75毫米短身管火炮炮塔的車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底盤的生產速度超過炮塔的速度,因此臨時調出存放在倉庫中的舊式炮塔所造成的。



Ⅳ號G型坦克


從1942年後半年開始的G型坦克,主炮改為身管更長,威力更大的75毫米L/48炮。坦克前方新增加30毫米厚的裝甲板,採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來連接製造而成。而且在車身和炮塔的側面都安裝了稱為「防護甲」的附加裝甲裙板或全金屬網罩,來應對盟軍大量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的攻擊。

該型底盤序列號到84000為止,但是由於製造商額外增加了另外兩家公司,因此序列號中缺失了很多號碼。



Ⅳ號G型坦克



Ⅳ號G型坦克


Ⅳ號H型坦克


Typ7/BW/Pz.Kpfw.IV Ausf.H(Sd.Kfz.161/2)


該型坦克的底盤是所有Ⅳ號坦克底盤中生產數量最多的,達到了4000輛之多。但是由於大量底盤被用來改裝突擊炮和各類自行火炮,用來製造坦克的數量反比G型略低。


主炮使用的是75毫米L/48型火炮,炮塔和車身前部一般都裝有30毫米的附加裝甲板。其中,一部分坦克還在炮塔前方焊接了V字形的防彈板,避免跳彈傷害。


主動輪使用8根輻條,所安裝的變速箱是經過改良的 ZF SSG77型變速箱。此外,到了最後量產階段,不再使用鉚接方式安裝附加裝甲,而是直接使用85毫米厚的裝甲板,而側翼的防護裝甲則增加到5毫米至9毫米,可以有效地防禦「巴祖卡」火箭的攻擊。

從1943年到1944年之間生產的坦克,在車身的四周都粉刷了防磁塗層,可以有效地對抗盟軍可能的磁性反坦克手雷的攻擊。H 型的生產數量很多,其底盤序列號從84001到 90000。其中,尼伯龍根·貝爾格公司生產的占 46%,而聯合和 FoMARC兩家公司則分別生產了剩餘%54的各一半。



Ⅳ號H型坦克



Ⅳ號H型坦克


Ⅳ號J型坦克


Pz.Kpfw.IV Ausf.J(Sd.Kfz.161/2)


1943年12月,聯合公司停止了Ⅳ號坦克的生產,轉而生產Ⅳ號突擊炮和Ⅳ號坦克殲擊車。但是,尼伯龍根·貝爾格公司仍然在奧地利繼續生產Ⅳ號坦克,也就是J型坦克。該型號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德國戰敗為止。


如前面提到的那樣,DKW500cc 發動機被拆卸,其位置上增加了個燃油箱。另外,除了炮手用觀察孔,炮塔上所有的觀察孔都被取消(便於快速生產),且炮塔設計成了可以手工搖動的樣式。


和H型坦克還算基本相同,側面的防護裝甲也原封未動地保留了下來。到了生產後期,車體四周的防護裝甲被用粗鐵絲編製的金屬網所取代,托帶輪從4個減少到3個,排氣系統也經過了」簡化。許多的金屬配件都盡量和Ⅲ號坦克通用。



Ⅳ號J型坦克


變種車型


Ⅳ號指揮車


Pz.Bef.Wg.IV(7.5cm KwK L/48)


從1944年春開始,經過改造而成的指揮車輛,大約總共生產了100多輛。


Ⅳ號偵察車


Pz. Beob.Wg.IV


J型坦克經過改造而成的特殊偵察車。該坦克僅僅在Ⅲ號坦克改造而成的偵察車停止供應之後,才在1944年後半年少量生產。在外觀上和普通坦克的區別在於炮台的橫向裝有桿式展望鏡,以及炮塔頂部裝有天線。


Ⅳ號裝甲回收車


Bergewagen Ⅳ


Ⅳ號坦克中的舊式車輛作為牽引車使用。拆卸炮塔,安裝上回收裝置和工具。


IV號彈藥輸送車


Munitions Panzer IV「Karl」


改造F型坦克以便存放3噸起重機和彈藥的彈藥運輸車,僅少量生產。


IV號架橋車


Bruchenleger IV S/luf sturm-steg


為了輔助步兵渡河或者通過溝渠而生產的變型車,攜帶有長度26米的輕型橋樑。



Ⅳ號潛水坦克


Pz.Kpfw.IV Ausf.D/E Unterwassen Tauchpauzer


為了參與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所產生的變型車。可以在水底行進,採用密封防水型構造,並安裝有通氣管道的坦克。在 1940年,生產了一定數量。最後,這些車輛在東線被用來突破某些河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器映像 的精彩文章:

二戰坦克 之 德國Ⅲ號坦克:德國二戰早期的坦克設計哲學(下)
德國Ⅱ號150毫米自行重步兵炮:「野牛Ⅱ」(Bison II)自行火炮

TAG:兵器映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