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積貧積弱的禍根,就是趙匡胤親手埋下的,三大政策削弱宋軍

宋朝積貧積弱的禍根,就是趙匡胤親手埋下的,三大政策削弱宋軍

說起北宋,大家一定會想到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他本是後周世宗的一名武將,恭帝繼位後,他發動政變,最終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在他在位期間,北宋商品經濟,文化教育都高度繁榮。但其實,北宋後期軍隊的積貧積弱的禍根,也是他埋下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經歷「黃袍加身」事件後,趙匡胤認為後周滅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軍隊不受控制。為了防止重蹈覆轍,失去來之不易的帝位,趙匡胤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強軍權控制。其實,後周末期,世宗已經意識到軍權旁落的問題,並且開始施行一些政策以加強君權。趙匡胤只不過是將這些政策繼承下來,並且發揚光大罷了。

具體內容包括三大政策。第一大政策就是削弱藩鎮,更改禁軍政策。其實,五代後期,藩鎮力量已經相當薄弱,根本就是一擊即破。所以這個政策的重點就是對付禁軍。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杯酒釋兵權」的故事,趙匡胤通過這件事解除了禁軍高等將領的職務,將這些重要職位交給一些新人,便於控制。

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卻不能長久,只有徹底更改禁軍政策,才能保證禁軍軍權始終掌握在君主手裡。趙匡胤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他將禁軍核心拆分為「三衙」,分別是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和殿前司。同時,降低三衙領導品級,重要職位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這樣還不夠,他還刻意降低三衙領導的權利差距,讓三衙彼此牽制,不至於「一支獨大」。

第二大政策就是讓樞密院參與禁軍的領導。趙匡胤要求樞密院協助三衙領導禁軍,這也不是他的創新,後周時期已經開始出現這種趨勢。兩個機構同時參與禁軍領導,樞密院不能單獨統領禁軍,三衙也不能單獨行使調度權。這個制度在北宋進一步發展,進而持續了整個宋朝。

最後一個政策是更戍制。趙匡胤是武將出身,他當然明白,將領和軍隊士兵之間特殊的感情聯繫是作戰時重要的紐帶,也同樣是造反的發酵劑。所以,「更戍制」應運而生。這個制度的核心是守邊禁軍輪換駐地,禁軍不得在同一駐地駐紮超過三年。

這樣,不僅能讓所有禁軍熟悉全國邊疆地形,還能減少將領和士兵之間的親密度,大大降低了造反發生的可能性。對於趙匡胤來說,「更戍制」的實行有著一石二鳥的好處。

軍隊政策和文化政策息息相關。有了「完美」的政治制度,趙匡胤開始了文化制度的變革。他開始大力鼓勵文化教育,就連大字不識的武將也都開始讀書識字,背詩誦經。這無形中提高了文人的社會地位,削弱了武將勢力。在趙匡胤弟弟在位時期,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這些軍隊政策,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是宋朝積貧積弱的開始。在金軍入侵時,北宋軍隊潰不成軍,節節敗退,最終亡國。

但事物總有兩面性,趙匡胤的這些政策雖然造成北宋積貧積弱,但也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杜絕了北宋發生內部叛亂的可能,國家內部穩定,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所以,在我看來趙匡胤是功過參半的。畢竟沒有他,就沒有整個宋朝。那大家是怎麼評價趙匡胤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夫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薛仁貴射死3 個人千古傳頌,他一人射死射傷1千多騎兵,卻少有人知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