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變美」的那點事兒

關於「變美」的那點事兒

Xiao漁先生

公眾號ID:liuxinyu036

關注

ACCOMPANY.6

picture from 《The Devil Wears Prada》,2006

每天都和一個固定的朋友聊一些古怪問題

」如果可以,你選擇過去還是未來?」

」我選過去。因為未來還沒來,而過去卻再也回不去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和這樣的人相處越久,就越能發覺他們的可愛之處,於是就會想要回去看看他們小時候的樣子。跟在他的屁股後面看他跌跌撞撞地跑,看他可憐兮兮地捧著個臉,像小倉鼠一樣吃東西腮幫子動啊動。想知道他幼年時候被人嘲弄過的稚氣,想了解隨著他長大而消失或擁有更多的那一部分。

今天,朋友問我:"你說為什麼有些人長得好看也很溫柔,說話很和氣,有些人長得算不上太好看卻總是表現出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啊?"

"大概面由心生吧。"話剛剛脫口而出,我就覺得遠不只這個道理。每個人因緣際遇不同,心性和樣貌的關係又怎麼會這麼簡單。正想著怎麼組織語言,朋友就把我想說的話講了出來。

"長得好看的人,接受到別人的善意也就多一些,那麼他的溫柔,也只是對這些善意的回饋啊。"

綜合下來,我們每天的"閑談",總逃不開兩個話題:一是好看的皮囊,二是有趣的靈魂

這是我們生活中相輔相成的兩個可以把人和人區分開來的特質。想說的很多,暫且先談談我對「美」的一些看法吧。

我身邊的女生朋友很多,大家每天談論最多的,無一例外都是關於美的。我們對美參差不齊的審視和評判不僅包括自己,也包括別人。這種關注反應到現實的情況是,每個人都在變美的路途中神農嘗百草般地追隨和試探

我們愛"美",更想要變"美"。大部分的女生們,手機里總有一個教你如何變美的APP。同樣,我們關注了許多有關時尚和穿搭的博主、化妝和街拍的公眾號。更有趣的是,大多數人獲悉美的方式和途徑來自四面八方,動用的人脈和資源更是不可小覷。

對"美"在意識形態上的萌芽是在我初三的時候,那個時候郭敬明的《小時代》盛行,我買的第一本時尚雜誌就是顧里做封面的《瑞麗》。高中三年,我總是愛跑到學校旁邊的報刊亭去買時尚雜誌。那一張張被高清攝像機瘋狂掃射卻依舊360度無死角的精緻的臉,帶著一點現代工業氣息的簡潔內頁,足以讓那個時候或者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我著迷了。以至於後來高中畢業,我羅列了將近一人高的雜誌曾一度讓我十分頭疼。

以前人們形容一個人「美」,都毫不吝惜自己的辭彙:濃眉大眼、傾國傾城……而現代社會的「美」是經過深刻度量的——大家不約而同地通過不同手段找到醫學名詞來表達一種「我就是覺得你很好看」的感慨。比如額頭顴骨下頜比例好、顱頂飽滿、山根明顯、鼻基底發育良好諸如此類。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美」,都有一種驚人的執著。比如在冷天里裸露的腳踝、在除痘和減肥史上的百折不撓,在葯妝店和精品店門前流連和駐足……那種「不管怎樣,老娘就是要美」的氣魄,比從前做任何一種承諾的時候都要堅定得多。

天生好看的人是少有的,美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後天的"加工"。這裡所說的"加工"並非單指高超複雜的醫美技術,但相比變「有趣」而言,變「美」總是件投入了就會有回報的事情。

每次關於外表的嘗試都是一場場大型"試錯"。對於互聯網的建議,我們不會照單全收,但風格卻很容易被帶跑偏。剪了不合適自己的髮型,穿了讓自己不舒服的衣服,盲目的追逐流行……都是我們在找自己的道路上必經的錘鍊。

其實,「好看」到一定程度,人和人之間相貌上的細微差距就難分伯仲了。女孩們越來越優質,越來越趨同於一種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審美標準,究竟誰更好看一點,又怎麼說的清楚呢。

在我接受的觀念里,普通人能做到的好看,除去金錢層面的較量,無非是做到:身材勻稱、五官齊整、裝扮有數。除此之外再加上一兩個亮點,就算得上眾里挑一的美了。

如果你還覺得這些都很難做到,但其實變美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們見愛笑的臉總勝於見愁容滿面的臉。我也偶爾從路人的面孔上捕捉到過那樣的瞬間:皺眉,臉低垂,發出深沉的嘆氣來,即便是路過,也終究沒有讓人想要再看下去的意志了。

我們老生常談的句子是: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一點沒錯的。細想,身邊的每個人都有美的地方。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有美的流露。欣賞的角度、心境的不同,一張臉也能看出萬千種姿態來——做出一點成績流露出害羞的小竊喜、替他人捨身處境想問題的周全、因為無意間展現出的才華而閃閃發光的時刻……那些生活中不請自來的美出現的總是不刻意,又怎麼會是一張凝固的照片、一個簡單的句子就能講的出來的。

我今年大一,我生活的圈子讓我每天都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年輕人。"察言觀色",是平時我習慣做且擅長做的事情。 每天,無數張年輕的臉迎面而來,又和我擦肩而過。

皮囊之下,面孔有千百張。

人的一生大概會遇到2920萬人,拋開熟人的稀有範圍,剩下的都被歸為"路人" 。我有時候甚至會想,隱藏在這樣的皮囊下,通過身份、境遇、心性、經歷的百轉千折才被刻畫出的這樣一個完整生動的人,真擔心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我錯過。恨不得每個人的頭頂都頂著標籤,把信息對號入座統統輸送進去。包括他的口頭禪、習慣做的動作、特殊的愛好和誇張的品位。這樣省去我們在尋找同類道路上經歷的痛苦,相處也能變得自在簡單些。

不可否認的是,生活中一些人對 「變美」總有些誤解。那些說著「你打扮那麼好看給誰看啊」的人的價值觀念里,彷彿埋頭苦讀、做專業內的事情才是正經事。

但有時候,變美不是不務正業,它只是做出「轉變」的一個開始。

身邊有個從小素顏到大的朋友在寒假的時候打工掙了兩千多塊,她決定拿出一半來買化妝品。打工的日子裡,她每天興奮地和我分享加在購物車裡的藥水,讓我幫她選眼影盤的顏色和口紅的色號。邁出一步並因此想要做多一點改變,想到她以後變得越來越好的樣子,也會不由自主的替她開心。

我們對於美的一切追求和嘗試,出發點都只是為了取悅自己啊。

但細想開來,儘管通過後天的努力,能讓一個人的「美」有大致的體現,但,一張通情達理附上巧舌如簧的臉和一張整日留戀於精品店、精緻的毫無破綻卻經不起長久推敲的臉,又怎麼會是同一張臉呢?

外修於形,內修於心——才是真正值得每個人思考的、真正有意義的美吧。

人在相貌方面存在"出廠設置"的偏差,如果靠後天的彌補仍有局限,那麼——有趣,我們暫且把它想成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關於變的「有趣」的事兒,我們下次再說。

PS|

變美的「催化劑」:

年初和漁媽「枕邊談話」的時候探討過關於「變美」的問題。最後漁媽告訴我,最重要的步驟,是戀愛。後來在網上看到過表達同樣意思的句子:「只有戀愛才能真正意義上地促進眼波流轉,風情四散。通過生理和心理的多重暗示,打開潛藏在灰色物質里的隱秘機關,像擰開水龍頭一樣,為四肢百骸充注柔情。」

雖然現在尚未能體驗這種快速「變美」的讓身心愉悅的快感,但真希望我身邊每個優秀的女孩,都有機會。

關於「美」,你們有什麼好玩的想要分享給我的嗎?

贊在下方,你們懂我意思吧。

Xiao漁先生有點笨

在「變美」的路上掛上帆 至今未啟程

被人催著 也沒學會化妝

望加油 也期待她有長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iao漁先生 的精彩文章:

TAG:Xiao漁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