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位顧命大臣,不敵一個寡婦,慈禧的辛酉政變何以取勝?

八位顧命大臣,不敵一個寡婦,慈禧的辛酉政變何以取勝?

1

肅順的父親是鄭親王烏爾恭阿,祖上乃是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濟爾哈朗,但肅順只是漢族小妾所出的庶子,因此這頂鐵帽子無論如何也落不到他的頭上。

肅順不甘心只做個閑散宗室子弟,成日養狗遛鳥終此一生。肅順雖然讀書有限,但卻很有能力,又善於籠絡人心,因此頗受推崇。

咸豐見到宗室子弟中居然有此等人才,自然大喜過望,著意提拔,幾年之內肅順就從一個散秩大臣升到了戶部尚書,管理藩院事的高位。

2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進犯大沽口,咸豐帝慌做一團,不知如何是好,此時朝中大臣的意見分歧。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文祥、桂良等人,主張與洋人議和;而肅順等人卻堅持與洋人開戰。

咸豐本與奕訢不甚相得,又寵信肅順,自然聽從後者之言。不料清軍連戰連敗,肅順所獻扣押巴夏禮使英軍退兵的計策也弄巧成拙。眼看英法聯軍兵臨城下,大臣們又吵開了。

八位顧命大臣,不敵一個寡婦,慈禧的辛酉政變何以取勝?

奕訢等人請求咸豐留在北京親自主持與洋人議和,而肅順則力勸咸豐離開北京這個是非之地,逃往熱河行宮。

3

咸豐是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兒,總是覺得接見「外夷」有失身份,因此自然唯肅順之言是聽。帶著妃嬪宮女和親信大臣一股腦地落荒而逃,把北京留給了恭親王奕訢等一干主和派大臣。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一日,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咸豐在熱河一病不起,留下了幼子載淳和兩位皇后,撒手西去。

臨死之前的咸豐,腦筋居然開竅了許多。他深知自己不在北京,又留下孀妻弱子,必然會造成政局的動蕩。

4

為了順利扶保載淳成人,咸豐一方面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御前大臣景壽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八人封為為參贊政務王大臣。

另一方面賜予皇后鈕祜祿氏一顆「御賞」圖章,賜予懿貴妃一顆「同道堂」圖章,要求新君的所有詔書都由八大臣擬定,但要加蓋兩顆圖章才能生效。這樣,在內宮與外廷之間達成了一種制約關係。

八位顧命大臣,不敵一個寡婦,慈禧的辛酉政變何以取勝?

咸豐的設想雖然看似周到,但卻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失誤。咸豐「北狩」時被留在北京的大臣中不乏朝廷重臣,以及一大批才學卓異之士,實心任事之材。

5

例如軍機大臣文祥、直隸總督桂良、此外還有寶鋆、翁心存、祁雋藻、彭蘊章、賈楨等人,這些人的共同之處,在於對洋人的態度比較客觀,主張議和。

然而正是如此,遭到了肅順等人的排擠和咸豐帝的棄用。共同的政治取向使他們逐漸成為一個比較有影響的政治集團。不僅如此,這個集團中還包括了恭親王奕訢。

奕訢有真才實學,思想也比較開明,但此時僅是個空有爵位的閑散王爺。和奕訢境遇相同的,還有五阿哥惇親王奕誴、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鍾郡王奕詥、九阿哥孚郡王奕譓等人。

6

咸豐平日並未給這些兄弟們安排任何職務,出奔熱河之時卻把他們留在京城汛地挺身犯險,這自然讓他們大為不滿。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以奕訢為首,留守北京的大臣和諸皇子們逐漸勾搭連環,直接處理許多軍國要務,成為了一股絕不遜於顧命八大臣的強大政治勢力。

八位顧命大臣,不敵一個寡婦,慈禧的辛酉政變何以取勝?

八月初一日,聞聽噩耗的奕訢要求到承德奔喪,但是被八大臣拒絕了,他們要求恭親王留在北京。奕訢哪肯罷休,又以手足情深為理由屢次申請,八大臣考慮到人之常情,就允許了。

7

奕訢到了避暑山莊,先在咸豐靈前一番痛哭,那種悲痛真是情真意切,令人動容。哀悼完了,他就要求見兩宮太后,八大臣想以叔嫂見面不便為由拒絕。

奕訢就說八大臣可以一塊見,這是他的一個策略,他就知道八大臣不會與他一起見兩宮太后。最後,八大臣沒有與他一起見。

他自己見了兩宮太后,密談了兩個多小時,政變的計劃就敲定了。然後,奕訢又在承德待了兩天,遂回北京做具體部署。

8

九月二十三日,大行皇帝梓宮起駕還朝。兩宮太后聲稱孤兒寡母,一路之上多有不便,要求從小道先行趕回北京,肅順並不放心,派出其餘七大臣一路跟隨。

然而讓肅順始料未及的是,兩宮太后特別是慈禧此時的魄力和勇氣遠非常人能比。這一行人日夜兼程,僅用六天就回到了北京,而此時由於秋雨連綿,道路泥濘,梓宮還在路上。這就為政變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兩宮太后回到北京以後,立刻召見奕訢等人,並以小皇帝之名擬旨,將顧命八大臣全部革職,交部議處。

八位顧命大臣,不敵一個寡婦,慈禧的辛酉政變何以取勝?

第二天,一面逮捕在京中的載垣、端華等人,一面派醇郡王逮捕尚在途中的肅順。一場震驚中外的宮廷政變就這樣發生了,史稱「辛酉之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城千年行 的精彩文章:

垓下之戰項羽自刎而死,作為失敗者他在歷史上的評價為何高於劉邦
他迫使日本簽訂第一份不平等條約,日本人卻將其作為恩人來紀念

TAG:憶城千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