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你真棒」,這 4 個高級誇法讓娃聰明又自信
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每一天都在學習新的技能:
會爬、會坐、會走……
能自己拿勺,能自己刷牙,能自己穿鞋……
家長喜在心頭,每次都會由衷地誇讚:
寶寶!你真棒!
寶寶!你真聰明!
孩子是需要鼓勵的,越誇獎越自信越聰明, 但這誇孩子真的也是一個藝術。
誇得不好,對孩子來說真的會有反效果。
今天,我們就請擁有 8 年幼兒園教學經驗的教育專家常潤老師,來跟大家聊一聊,怎麼誇孩子,孩子更聰明更自信。
光誇「你真棒」「好聰明」
會讓孩子禁不起挫折
「你真棒」「你好聰明」,孩子雖然一開始聽了會美滋滋地,但聽多了就會覺得有這樣的感覺:
爸爸媽媽最在意的是我棒不棒、聰不聰明,還會通過觀察我的表現,來判斷我棒不棒,聰不聰明。
經常被這樣誇獎的孩子,會變得經不起挫折。
我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遇到過一個小朋友,繪畫課後孩子都會舉著畫追著老師問「看我是不是畫得最棒?」
如果沒有被回復「畫得棒」,孩子就會不高興甚至發脾氣。
和家長的交流後才知道,「你最棒」是家長的常規誇獎,孩子已經接受這個設定,於是無法接受自己「不是最棒」。
老被誇讚「你真棒」「你真聰明」,也會讓孩子不敢嘗試。
有的時候,孩子害怕在家長面前表現不好,怕被認為不聰明、不棒。所以一遇到沒有把握做成功的事情,這些孩子通常也就沒有熱情,愛說「我不會」。
不只是「你真棒」「你好聰明」,所有像這樣主觀地針對孩子個人的誇獎,比如「你真漂亮」「你好厲害」都會起到反作用。
所以爸爸媽媽們,如果暫時沒想好怎麼誇孩子,不如先不誇。
更好的誇法其實並不難,照搬這四個原則就可以。
誇具體行為和過程
不誇結果
當你為孩子的某個行為感到欣喜的時候,一定要把行為描述出來,還可以指出這個行為帶來的好處,比如:
看到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可以說——
媽媽看見你把玩具自己歸位了,下次玩的時候再找就容易啦,真棒!
看到孩子畫的一幅畫,你可以說——
哇,你畫的時候好用心,用了好多種顏色,還用了各種不同的畫法,有直線、虛線、還有點點!
誇獎具體行為,不僅能夠幫孩子看到自己具體的進步,孩子還能由此學會從過往經歷中總結經驗。
誇和自身相比的進步
不和別人盲目地比
家長在誇孩子的時候,也可以結合孩子的情況,誇獎孩子的進步。
看到孩子能自己走路連續走三步,可以說——
你能不扶著東西自己連續走 3 步了,真棒!
孩子說話說得好,可以說——
你剛才說「媽媽我想拉臭」,一次說了五個字啊,這是原來從來沒有過的進步,擊掌!
誇獎孩子新的進步,能幫助他看到自己不斷變化和成長的過程,知道自己每一件事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從而樂於學習自己原來不會的、挑戰自己原來做不好的事情。
相反,拿寶寶和其他人相比,比如「剛才你跳得最棒了,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棒!」會讓寶寶有壓力,覺得一定要比別人好才行。
誇孩子內在動機
不用獎勵作為誘惑
在誇獎的時候,著重誇讚的不是結果,而是進步,以及對寶寶的內在動機的肯定。
孩子自己安靜地看繪本,你可以等他看完後說——
你已經連續讀了 3 本書了,你好像非常享受讀書時候的感覺。
如果孩子在上培訓班的時候很認真學習,你可以說——
你上課的時候眼睛一直盯著老師看,跟著音樂做各種動作,感覺你特別喜歡。
誇獎內在動機能夠強化和延續孩子的興趣。
相反,如果孩子做得好的時候,我們強調的不是內在動機而是外在獎勵:「你讀了 3 本書,真棒!獎勵你一個小貼紙!」則會讓孩子以為讀書就是為了獲得小貼紙的,喪失對於讀書本身的興趣。
誇真實情況,不誇大事實
一個爸爸,和 2 歲多的兒子在公園裡扔球玩。
孩子漫不經心地扔給爸爸,爸爸卻每次都誇「扔得好!扔得漂亮!」連孩子扔偏了,也會誇「就差一點點,也很棒,再來。」
結果孩子又玩了兩下覺得沒意思,就不玩了。
像這種情況很常見,當孩子明明沒有什麼值得誇獎的就不要尬誇,孩子小的時候會很受用,大一點後就會覺得家長是在敷衍自己。
等孩子真的取得進步了,再誇。
適當的方式和時機很重要
誇獎並不是說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不同孩子或者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對於誇獎反應是不一樣的。
我們要去觀察孩子的反應,調整表揚的方式和時機。
有的孩子內向,當眾聽到表揚會感到不好意思,我們就要私下悄悄告訴他。
有的孩子對自己要求高,凡事都要求完美,這種情況我們就要等孩子自己覺得自己做得好再誇他。他們的成就感得到了認同,自信心才會增強。
家長正確適當的誇獎,能讓孩子更聰明自信,還能讓孩子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註:
媽媽(爸爸)雖然很忙,但看到我的進步,他們真的很愛我。
暑假寶貝去哪兒嗨?
和寶貝一起登游輪,立享寶貝船票半價!
4.1-4.11預定7-8月精選航線,開啟超凡之旅
※丁香媽媽學園招募講師啦!育兒達人看過來!
※招人| 丁香媽媽需要你
TAG:丁香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