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流千古《涼州詞》

風流千古《涼州詞》

陪你一起看草原

 陪你一起看草原

烏蘭托婭 

00:00/03:32

套馬杆

 我要去西藏

烏蘭托婭 

00:00/04:39

唐代詩人中,王翰和王之渙都是性情詩人。他們都以《涼州詞》為題,寫下了令人迴腸盪氣的詩篇,皆為曠達之作,且都影響深遠。在這裡,不說人有悲歡離合。在這裡,只說詩歌本身。詩就是用來觸動心靈,安撫靈魂的。

《涼州詞》乃唐樂府名,《晉書 地理志》:「漢改雍州為涼州」,《樂苑》:「涼州宮詞曲,開元中,西涼都督郭知運所進」,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

王翰,唐代邊塞詩人,與王昌齡同時,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詩人所作《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詩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涼州,唐治所在姑藏,今甘肅武威市,時屬隴右道。音樂多雜有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諸國的胡音。唐隴右經略使郭知運在開元年間,把涼州曲譜進獻給玄宗後,迅即流行,頗有詩人依譜創作《涼州歌》、《涼州詞》者,以抒寫邊塞風情。這體現了唐人以毫不介懷的態度,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消化和創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國風範。

葡萄美酒,葡萄本西域特產,漢武帝時采其種歸。《史記·大宛列傳》:「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舊題東方朔《海內十洲記》,記周穆王時西胡曾獻夜光常滿杯。這裡借喻酒杯之精緻。琵琶,本出西域。據劉熙《釋名》,琵琶為馬上所彈樂器。這裡是說,正要飲酒時,琵琶卻在催徵人上馬,但他還是喝著,故下面有「醉卧沙場君莫笑」。葡萄自漢朝由西域傳入中原,但用來釀酒的風氣到唐朝還是以西域為盛。

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用白玉精製成,因「光明夜照」得名。

清代施補華《峴佣說詩》云:「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

為什麼「作悲傷語讀便淺」呢?

詩中有一種視死如歸、豪氣干雲的豪情在裡面。

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和平。戰爭不可怕,自古就有為和平而戰的人,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從容赴戰。看看吧,這就是具有陽剛之氣的軍人——

酒宴上,將士們高舉盛滿甘醇葡萄美酒的夜光杯,一杯接一杯豪飲。美麗而善解人意的歌伎們彈奏著激越歡快的琵琶曲為出征的戰士們助興。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為了和平,我們不怕死。對於戰爭,我們是從容的,所以今日就來個一醉方休,縱然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因為它是英雄的詩篇。

《唐才子傳》記載:

翰,字子羽,并州人。景雲元年,盧逸下進士及第。又舉直言極諫,又舉超拔群類科。少豪盪,恃才不羈,喜縱酒。櫪多名馬,家蓄妓樂,翰發言立意,自比王侯,日聚英傑,縱禽擊鼓為歡。張嘉貞為本州長史,厚遇之。翰酒間自歌,以舞屬嘉貞,神氣軒舉。張說尤加禮異,及輔政,召為正字,擢駕部員外郎。說罷,翰出為仙州別駕。以窮樂畋飲,貶嶺表,道卒。翰工詩,多壯麗之詞。文士祖詠、杜華等,嘗與游從。華母崔氏云:「吾聞孟母三遷,吾今欲卜居,使汝與王翰為鄰,足矣。」其才名如此。燕公論其文,「如瓊杯玉斝,雖爛然可珍,而多玷缺」雲。有集今傳。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俠,湮沒無聞,以其義出存亡死生之間,而不伐其德,千金駟馬,才啻草芥。信哉,名不虛立也。觀王翰之氣,其若人之儔乎!

在這裡,我了解了王翰大概的生平。王翰於唐睿宗景雲元年(公元710年)中進士,同時又受到張嘉貞和張說的賞識,可謂少年得志。

關於「燕公論其文」,說的是張說與徐堅關於文人優劣的對答:

徐堅問張說文人優劣,說曰: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富嘉謨之文,如孤峰絕岸壁立萬仞,濃雲郁興震雷俱發,誠可畏也。若施於廊廟駭矣。閻朝隱之文,如麗服靚妝燕歌趙舞,觀者忘疲,若類之風雅,則罪人矣。問後進優劣,曰:韓休之文如大羹元酒,雖有典則而薄於滋味。許景先之文,如豐肌膩理,雖穠華可愛而微少風骨。張九齡之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微窘邊幅。王翰之文,如瓊杯玉斝,雖爛然可珍而有玷缺。堅以為然。

孫映逵先生的校注中補錄了《封氏聞見記》一則材料:

開元初,宋璟為尚書,李乂、盧從願為侍郎,大革前弊,據闕留人,紀綱復振。時選人王翰頗攻篇什,而跡浮偽,乃竊定海內文士百有餘人,分作九等,高自標置,與張說、李邕並居第一,自余皆被排斥。陵晨於吏部東街張之,甚於長名。觀者萬計,莫不切齒。從願潛察獲,欲奏處刑憲,為勢門保持,乃止。

這段文字足以看出王翰的狂傲,他的眼中也只有張說、李邕。面對這樣的狂士,唐朝的統治者者,像姚崇、宋璟、張說這些人都給予極大的寬容。王翰也算是生對了時代,只有在唐代才會有如此寬鬆的環境,才會有文士肆意展示他們性情的空間。

王翰的《涼州詞》是神來之作,王之渙的《涼州詞》同樣也是一首神來之作。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下面,我們就來品鑒品鑒王之渙的《涼州詞》。全詩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該詩很好理解,但詩境雄闊——縱目遠眺,黃河在白雲繚繞的黑山之間逶迤而來,讓人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感覺。萬山叢中,一座孤城玉門關就聳峙在那裡,顯得是那麼孤峭冷寂。羌笛吹出的《折楊柳》聲聲敲擊在心坎,都快要碎樂。何必要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西域邊塞,春風本就是姍姍來遲啊,彷彿不受自然青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楊柳」,指《折楊柳》曲。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歌中提到了行人臨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於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繫。現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於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並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明代的楊慎認為其含有諷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詩話》中言:「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作者寫那裡沒有春風,是借自然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體恤民情,置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於不顧。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清代薛雪《一瓢詩話》云:「賀黃公積贊『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何曾入得來』,以為苦思激成快響。殊不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其苦思妙響,尤得風人之旨。」

關於王之渙,《唐才子傳》記載:

之渙,薊門人。少有俠氣,所從游皆五陵少年,擊劍悲歌,從禽縱酒。中折節工文,十年名譽日振。恥困場屋,遂交謁名公。為詩情致雅暢,得齊、梁之風。每有作,樂工輒取以被聲律。與王昌齡、高適、暢當忘形爾汝。嘗共詣旗亭,有梨園名部繼至,昌齡等曰:「我輩善詩名,未定甲乙。可觀諸伶謳詩,以多者為優。」一伶唱昌齡二絕句,一唱適一絕句。之渙曰:「樂人所唱皆下俚之詞。」須臾,一佳妓唱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復唱二絕,皆之渙詞。三人大笑。之渙曰:「田舍奴,吾豈妄哉!」諸伶竟不諭其故,拜月曰:「肉眼不識神仙。」三子從之酣醉終日。其狂放如此雲。有詩傳於今。

從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於王之渙之詩的喜愛。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唐詩五言絕句的精品,鸛雀樓因為王之渙的這首詩而名揚天下。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樓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最富盛名。全詩如下: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五云:「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渙、暢當三篇能壯其景。」清代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云:「王之渙『黃河遠上』之外,五言如《送別》及《鸛雀樓》二篇,亦當入旗亭之畫。」

一首二十字的小詩,卻寫出了那麼雄渾浩茫的氣魄,也寫出了宇宙之無限,實在是神來之作。未了兩句,一直被人們作為一種追求崇高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三生萬物,認賊作父
《藝伎回憶錄》——自從我第一次遇到你,我此後的每一步,都是為了離你更接近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