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綿陽江油市盤活「人地錢」 合奏鄉村振興曲

綿陽江油市盤活「人地錢」 合奏鄉村振興曲

國際在線四川報道(楊明 通訊員 塗偉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科學制定規劃。綿陽江油市重點圍繞「人、地、錢」三個關鍵,全面推進各項改革振興措施落地。

截至2017年底,江油市已吸引38位「能人」回鄉創業,各類社會資金投入農村達到46.38億元。新增綿陽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54個、家庭農場96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達3553個。

一度有些沉寂的村莊,開始重獲生機與活力。「錢袋子」逐漸充盈,2017年,江油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增長9.4%。

畢業於西南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的吳恆學得一身本領,回到永勝鎮河口村創建了「恆春觀賞魚養殖場」。

「市場調查發現觀賞魚有很好的市場前景。錦鯉具有乾淨、漂亮、無異味等優點,受到越來越多現代青年人的青睞……」在江油「大學生返鄉創業無息貸款」的政策扶持下,短短1年多,吳恆擁有了佔地60多畝的觀賞魚和食用魚養殖堰塘,收入也達了15萬元左右。

同樣的創業者,徐慶從內蒙古科技大學畢業後,在永勝鎮朝陽村搞起了生態農場。現如今,不僅搞起了收益不錯的李子園、葡萄園和養魚塘,還建起了「稻蝦共育」基地和玉米地、桑樹林放養土雞等生態農業養殖場。同時,收購村民餵養的糧食豬,辦起了手工臘肉加工廠,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江油多家超市也能覓得他們的產品。

新安鎮多年以前搞起了以標準化生產為主要標誌的新安農業公園,其中的黑灘村就處於公園的核心地帶。

「這一片過去全是拋荒田。」黑灘村黨支部書記李仕斌說:「這些丘陵地帶的年輕人賺錢,主要靠外出打工,家裡基本上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轉業軍人鄭強,抓住江油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朋友在黑灘村合夥搞起了正禾農業生態園。在流轉的700畝土地上種上了獼猴桃、葡萄、梨等,養上了水產和家禽,搞起了農家樂。在江油完善農業設施用地管理政策的支撐下,2017年收入突破400萬元。

據了解,黑灘村依託新安農業公園內的多家公司,採取「土地經營+服務公司」的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2017年,黑灘村集體經濟規模突破100萬元,純利潤10萬元。

解決好了「物的新農村」,「人的新農村」實施也就「地平天成」。

經村民努力創新使用方式、提高支農效能,設立「江油農投集團公司」做大做強產業。對貧困村投入的500萬元,「精準滴灌」100萬元產業資金。「入股保底分紅」與「產業扶持基金」「擔保投資收益」「整合資源開發」「鄉村旅遊聯營」等應運而生。

《關於加快農業產業發展推進三村建設》、《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實施意見》等涉農文件的適時出台,加速了資金統籌整合、創新使用的發展歷程。

2017年,江油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45.73億元,增長4.0%;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80.53億元,增長3.9%;實現增加值46.76億元,增長4.1%。

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三農」政策體系基本成熟穩定,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搭建起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梁八柱,四川省委、綿陽市委做出了相關的安排部署,江油將乘著這股東風,將繪就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農業農村濃墨畫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老外跑兩會】政協委員劉東生的「綠色」提案
廣東佛山將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