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陪你用心感知寺廟」之三:大雄寶殿

「陪你用心感知寺廟」之三:大雄寶殿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路勇 

00:00/04:41

在走過天王殿,感悟了彌勒菩薩的快樂之源,韋陀菩薩的大無畏精神,四大天王的生命之中道、慧劍斷煩惱、多識應萬變、多聞以明智之後,迎面而入的就是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西安大興善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又稱大殿,是整個寺廟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者,意為包含萬有;雄者,意為攝伏群魔。

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能降伏「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等四魔,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殿內通常會按時間順序,供奉燃燈佛(過去世,位於右側)、釋迦牟尼佛(現在世,位於正中)和彌勒佛(末來世,位於左側),俗稱「豎三世佛」。

唐卡豎三世佛

也會按空間順序,供奉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位於左側)、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位於正中)和藥師琉璃光佛(東方凈琉璃世界、位於右側),俗稱「橫三世佛」。

橫三世佛像

或供奉五方佛,即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佛,佛身白色,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佛身藍色,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佛身金黃色,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佛身紅色,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佛身綠色,表成所作智)。

西安大興善寺五方佛

或供奉過去七佛(又稱原始七佛),即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遼寧義縣奉國寺過去七佛

或供奉毗盧遮那佛(法身佛,位於正中)、盧舍那佛(報身佛,位於左側),與釋迦牟尼佛(應身佛,位於右側)構成」三身佛「。

重慶大足石刻圓覺洞三身佛像

或供奉華嚴三聖,即在釋迦牟尼佛旁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兩脅侍。

或供奉東方三聖,即在藥師佛旁供奉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兩脅侍。

或供奉西方三聖,即在阿彌陀佛旁供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兩脅侍。

另外,通常在大殿兩側供奉十八羅漢或二十四諸天或十二圓覺像。

......

釋迦牟尼佛

江蘇無錫靈山大佛

釋迦牟尼(梵文:?????????、 ?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南部)太子,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佛教創始人,與孔子同時代。據佛教記載,農曆四月初八為其誕辰日。

相傳,釋迦牟尼乃其母摩耶夫人夜夢六牙白象入住母胎後懷孕,十月後由右脅誕生。十九歲時,因有感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煩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三十五歲在菩提樹下悟道四十九日,於十二月八日破曉時分,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遂開啟佛教。後弘法四十五年,八十歲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槃。

走近釋迦牟尼佛,要懂得用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消除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是生活的態度,也是自我的修行,更是人生的智慧。

小知識:

步步生蓮:佛陀誕生後,隨即於東、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湧現寶蓮承接佛足。

唯我獨尊:佛陀向四方各走七步,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九龍浴太子:佛陀說完唯我獨尊之語,時有九條神龍飛至太子頭頂,口吐香水,為太子洗浴,諸天護俱來守護。

無 憂 樹:佛陀在此樹下」誕生「。相傳此樹能讓人消除悲傷,愛神卡瑪手裡所拿五支箭,就有一支是用無憂樹做成的。

菩 提 樹:佛陀在此樹下」成道「。「菩提」意思是覺悟、智慧。1954年,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把用佛陀「成道」菩提樹的枝條培育成的小樹苗,贈送給中國領導人,該樹苗現種在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

娑羅雙樹:佛陀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涅槃」。東西南北各有雙樹(均為一枯一榮),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南方雙樹意為"凈與無凈"。北京的潭柘寺、大覺寺內均有此樹,每年5月含苞待放。

藥師琉璃光佛和阿彌陀佛

藥師琉璃光佛像 阿彌陀佛像

藥師琉璃光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藥師,意為能治眾生貪、瞋、痴的醫師;琉璃光意喻國土清靜無染。通常結跏趺坐,左手持甘露之缽,右手持葯缽。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表無量光、無量壽。通常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接引眾生。

藥師琉璃光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分別代表東、中、西三方不同世界,寓意生命如太陽一般從東方升起,在天地之中成長,最後到西方慢慢落下。

走近藥師琉璃光佛,感受東方琉璃所代表的通透無瑕,閉上雙眼,平靜心靈,去除所有的煩惱、憂慮、困惑、壓力,悟知心無雜念便能擁有琉璃般的人生。

走近阿彌陀佛,感受無量光無量壽所代表的突破時空,不執於善,也不執於惡,悟知超越一切對立方能凈化自已的心靈,也便超越了死亡的終極。

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

普照菩薩像 文殊菩薩像

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錶行踐。通常頭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執如意,坐騎為六牙白象(六牙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

文殊菩薩代表一切諸佛的智德與證德,表智慧。通常左手持如意,右手執寶劍,身坐白蓮台,坐騎為青獅。

走近普賢菩薩,應當感悟做比想更重要,只有付諸於行,才能成就人生,讓自己得到生命的升華。

走近文殊菩薩,應當感悟勇斷煩惱的智慧,只有突破愚痴暗蔽,才能擺脫人間憂悲苦惱,步入人生至真的境界。

小知識:

四大道場:文殊菩薩道場——山西五台山,觀音菩薩道場——浙江普陀山,普賢菩薩道場——四川峨嵋山,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明代起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智悲行願: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標征。其中,文殊菩薩表智慧,觀音菩薩表慈悲,普賢菩薩錶行踐,地藏菩薩表願力。

觀音菩薩

河北正定大佛寺觀音菩薩像

觀音菩薩通常位於大殿背面,手持凈瓶、楊柳,以甘露滋潤苦痛眾生,坐騎為金毛犼(俗稱望天吼,寓意上傳天意、下達民情),有時也為龍或鰲。

觀音菩薩本是大丈夫男相(《華嚴經》雲:"勇猛丈夫觀自在"),唐代以後隨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民間認為觀音菩薩有三十三種化身。

觀音菩薩是慈悲的象徵,因其有般若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故能救苦救難。相傳眾生有難時,只要稱念其名號,即可解脫苦厄(即「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名「觀音菩薩」)。

走近觀音菩薩,心生大慈大悲之念,起助人利他之覺悟,自然可以化解人心仇恨,便能心得平靜安寧、身入幸福之地。

註:

上圖為明朝嘉靖年間重塑的倒坐觀音像,寓意觀音菩薩不渡盡眾生永不回頭的大慈大悲,被魯迅譽為「東方美神」。

小知識:

菩薩:菩提薩埵的略稱,菩提即覺悟、智慧之意,薩埵即眾生、有情之意,還譯為"開士、大士、聖士、法臣"等。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主要職責是協助佛教化眾生、傳播佛法、普渡眾生,通常都是立下宏願,為了解救眾生苦難,以自我奉獻精神而留住人間。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圖

羅漢又稱阿羅漢,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其中,殺賊是指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指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指應受天上人間供養,是釋迦牟尼佛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

十八羅漢,系自十六羅漢演變而來。其中,前十六羅漢,皆如《法住記》所載,並無異說;後兩位羅漢,則眾說紛紜,並不一致。

宋蘇軾在廣州清遠峽寶林寺,見貫休大師所畫十八阿羅漢,題名第十七位」慶友尊者"(《法住記》作者),第十八位"賓頭盧尊者"(與第一位相同,一用全稱,一用尊稱)。

宋《佛祖統計》認為,第十七位是迦葉尊者,第十八位是君徒缽嘆尊者,也就是"四大羅漢"中不在"十六羅漢"中的那兩位。

清代乾隆皇帝題名第十七位羅漢降龍羅漢(迦葉尊者),第十八位伏虎羅漢(彌勒尊者)。

藏傳佛教認為,第十七位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彌勒尊者。

走近十八羅漢,應當感悟到心外無法,只有自覺者方能得智慧、斷無明、去煩惱,擁有身心的和諧、心靈的安詳。

後記:

走過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下文將陪你靜駐在中軸線兩側的鐘鼓樓之前,凝聽扣擊心靈的晨鐘暮鼓之聲;步入兩側的伽藍殿、地藏殿等。

若能引起些許共鳴,敬請關注鼓勵

若能感到點滴收穫,敬請轉發共享

若能激起心裡漣猗,敬請留言探討

公眾號轉載請註明遺塵舞雩

追先哲智 訪古人跡

知時處世 樂道遂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遺塵舞雩 的精彩文章:

TAG:遺塵舞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