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未解之謎:光緒登基,被抱來的皇帝!

大清未解之謎:光緒登基,被抱來的皇帝!

同治未留下任何子嗣便命喪黃泉。面對著大清皇儲斷檔的危機,慈禧太后何去何從?明明應由「溥」字輩的清朝後裔繼承的皇位,為何選擇了「載」字輩的兒孫?皇儲斷檔的危機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的一個夜裡同治在養心殿東暖閣的須彌寶座上閉上了眼睛。他的駕崩讓享國二百餘年的清帝國第一次出現了皇儲斷檔的危機。

根據野史記載,同治去世後後,慈禧命宮中侍衛封鎖消息,秘密請尚被蒙在鼓中的恭親王奕訴進宮。奕訴進得宮來,猛見同治的屍體放在養心殿中,嚇得魂飛魄散。此時慈禧卻面色平靜得像剛睡醒一樣,手持蠟燭在旁邊徐徐說道:「事已至此,怎麼辦?」其實,慈禧神色冷靜的原因恐怕並不如道學家們所說的心腸很毒云云,而是她正在緊張地思考下一任皇帝應該由誰來做。這不僅是有關大清「國本」之事,也涉及到她是否還能繼續把持大清的最高權力,對於已經垂簾聽政十餘年的慈禧來說,對權力的追求和控制早已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她不會眼睜睜看著大權旁落的。

按照清王朝父死子繼的不成文規則,同治帝載淳死後,應該由「溥」字輩輩接任皇帝,朝中一些大臣也如此想,便推舉溥倫人主大寶。但這正是慈禧太后所不願意之事,因為如果一旦這樣,她的身份就變成了太皇太后,從而失去了繼續「垂簾聽政」的權力。所以她以支脈太遠而拒絕了這一提議。慈禧太后的意思,是繼續從「載」字輩中挑選一人擔任皇位,並且此人還必須是同治皇帝的近親,如此她就可以繼續以皇太后之身份繼續把持朝綱。這樣一來,可選擇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候選人不外乎是成豐帝幾個兄弟的兒子,也就是同治的堂兄弟。慈禧最終挑中的是醇親王奕的次子載湉,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帝。這是為什麼呢?

選擇載活的原因

原來,在道光皇帝的幾個兒子中,當日時仍健在,並且育有後代的,就只有恭親王奕訴和醇親王奕課。但恭親王奕訴作為議政王,領班軍機大臣,已經權傾朝野,筒若再有兒子繼承皇位,交訴不畫於是無冕之王,權力過大。況且,奕訴諸子年紀也都不小,不便控制;相反,醇親王奕課為人低調,而其次子載活彼時年紀只有4歲,不大不小,使於從小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交課的正福晉,乃是慈禧的親妹妹,兩家可謂是親上加親。慈禧既是載活的伯母,又是載活的姑姑。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家中平白多出一個皇帝,似乎是件天大的喜事。但醇親王奕課可並不這麼看。他深知態禧的為人,明白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並不是要君臨天下,而是要給自己的這位大姨子做個幫村。因此在得知這一決定後,他當時就昏了過去。史載,奕「忽蒙懿旨下降擇定開皇帝,倉猝昏迷,罔知所措。「「…「·身戰心搖,如痴如夢」。

應該說,奕課是個極為聰明的人,當然他的聰明與奕近不同。奕訴的聰明表現在文武全才,有經天緯地之能;而奕課的聰明則表現在深知進退,韜光養海上。由於曾經參與辛酉政變,又親自捉拿了八大臣之首的肅順,醇親王在同治朝深受蕊禧重用,先後擔任都統、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管神機營事、管善捕營事、步軍統領、弘德殿行走等職務,是僅次於恭親王的重臣。然而他為了避免遭到慈禧太后的猜忌,在光緒皇帝甫繼位之時,就上奏摺要求辭去一切職務。在其再三哀求之下,慈禧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僅保留了親王雙俸的待遇。

不僅如此,奕譚還秘密給慈禧上了一道名為《豫杜妄論》密折,其內容大致是說,由於載活當了皇上,自己雖然身為皇父,但絕對不會要求追封皇帝的稱號。如果自己有天死了,有不知好歹的大臣,請求蕊禧或光緒追封自己,請拿出這封摺子駁斥他。事情果然不出醇親王的預料,十幾年以後醇親王去世,果然有大臣提出此議,結果被罵得狗血淋頭。由此觀之,奕譚實在是一個深諳政治鬥爭之道,有大智智慧的人。奕訴最終被削去官職,在家閑住,奕課卻榮寵不衰,富貴及終。

饒是奕譚如此低調,載活的繼位也仍然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強烈不滿。因為經過二百多年來清朝歷代皇帝不斷的調整和完善,皇位繼承製度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嚴密和合理的規則:首先是父死子繼,清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兄終弟及接替皇位的成例:其次清代皇帝的確立,早期是由滿族親貴共同協商,或者皇帝留下遺詔決定的,在雍正創建秘密立儲制度之後則依此而行;再次,但凡幼主繼位,通常先帝都會安排輔政大臣輔佐新君,但具有強烈權力欲的慈卻罔顧祖宗家法,一口氣將這些成例全部打破,以一己之言,決定了皇位的歸屬,並繼續垂簾聽攻。難怪一些守舊的大臣會極度不滿,甚至以死抗爭。

御史以死抗爭

光緒五年(1879年),同治下葬于于惠陵,御史吳可讀請求陪同送葬。結果半路自殺身亡,身後留下一封遺折,請求慈德待異日光緒成年之後,將其子過繼給同治,做為下任儲君,以保持大清國神綿長。這一「尸諫」事件震動朝野,慧福太后迫於奧論壓力也不得不批准了吳可讀的建議

無論如何,剛剛4歲歲的載活被扶上了皇位,年號光緒。而慈禧太后也順理成章地再次「垂簾聽政」。光緒的幼年生生活幾乎和同治無甚區別,從6歲開始,進入毓慶宮讀書,先後教過他的老師有翁同穌、孫家州、夏同善、孫詒經等人。光緒在這些飽學宿儒的教導之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貪玩懶學的同治不同,光緒從小就非常知書達禮。甚至慧禧也稱讚他「實在好學,坐、立、卧皆誦書及詩。」兩代帝師翁同穌看著光緒自小長大,與光緒感情甚好,在其《翁同穌日記》中記載了大量光緒小時候的鐵事:光緒八歲那年,曾經向上天祈雨,為了表示虔誠,居然自行齋戒,並要求上書房的師傅一例辦理;九歲那年過生日,宮中唱戲慶祝,光緒結甚為不滿,認為沉迷戲劇,有害無益。光緒小小年紀,其行為舉止便深合儒家之道,這讓翁同穌大為高興。

等光緒年紀稍長時,他不僅熟讀經史子集,而且能詩善書。據史料記載,「上(光帝)之文學本源極厚。書法鍾顏,端厚渾樸,詩文極雅」。光緒自小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當他親政以後,處理初政之餘,尚且手不釋卷,終日閱讀,而且中西書籍,均有涉;此外,光結的記憶力也相當好,稱得上博聞強識。

據說當他親政以後,閱覽奏摺目十行,只要一遍便瞭然於胸。有些年深日久的摺子,軍機大臣甚至都不記得,而光情還背得出來。有一次,有大臣從江南返回,見慈禧和光緒,不免談些地方見聞。慈偶然提到河南上報某縣遭受冰雹襲擊,但一下居然想不起是哪個縣,光緒在旁立刻提道是鞏縣。過了一會兒,慈禧又冋起水定門外前幾年修建的電車是何人所為?光緒應聲答道是德國公使海靖。由此可見光緒的記憶力頗為了得,對國事也甚為關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清朝同治、光緒、宣統一連三位皇帝都有婚無後,原因令人震驚
光緒死因浮出水面,專家在光緒的頭髮中發現了砒霜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