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稻穀深沉》——一個農民子弟的鄉野牧歌,一個都市遊子的愛的悲啼

《稻穀深沉》——一個農民子弟的鄉野牧歌,一個都市遊子的愛的悲啼

一個農民子弟的鄉野牧歌,一個都市遊子的愛的悲啼--《稻穀深沉》,一穗穗沉甸甸的詩歌稻穀,有沒有一穗碰疼你?本書分「稻穀深沉」「這世界,值得你讚頌」「寂靜如此蒼茫」「野百合」4輯,分別系對親情故土、百姓蒼生的眷念與體恤;對祖國山河、草木人間的熱情謳歌;對深沉大地、寂靜內心的詩意捕捉與描畫;對愛情的徹骨嚮往和顫慄表達。經濟大潮衝擊世界更衝擊人心,詩人魯克,把我們丟失已久的感動一粒粒拾起--

插圖油畫:陸鳳翔

稻穀深沉

稻穀深沉,像一個個人,舉著頭顱——

昨夜,大地又下沉了三米,你感覺到了嗎?

秋風是從地縫裡鑽上來的

秋風扶著稻穀,丈量,成熟的尺寸

秋風撫摸著稻穀的頭,秋風嘴角上翹,彷彿

很滿意的樣子

請不要在稻穀面前談收割

一如不要在狗面前殺狗,牛面前殺牛

稻穀如果有膝蓋,它們也會跪下來

你看一片稻穀,彷彿一群待殺的狗,在秋風裡

瑟瑟發抖,發出

嗚嗚的聲音:露水是它們的眼淚

秋天從稻田裡走過,你感沒感覺到

有一群手,絕望地

拽你的衣襟?

我們都是稻穀——你看廣場上

一穗又一穗稻穀

一群又一群稻穀走來走去——舉著各自的命

和面孔

插圖油畫:陸鳳翔

母親的打穀場

它不夠大,勉強夠一頭毛驢和一隻碌碡

轉過圈來。陽光鋪在地上,有些晃眼

那些麥子就要從大田裡,向這裡集結

一年裡,也只用那麼次把兩次

但母親的打穀場始終平得出奇。母親總是

把細小的石子揀出來,扔到場外——

站在打穀場上,我感到了時間的空曠

仰起頭看看天,還沒轉圈我就暈了

我還不如一頭驢子,或一隻碌碡

能夠以母親為圓心,那麼忠誠地圍著故土轉

當我退到場邊,彷彿一個局外人,彷彿一粒石子兒

被母親揀起並扔出來。我離打穀場越來越遠

離母親越來越遠,始終沒能成為她收穫的一部分

插圖油畫:徐杏海

給父親洗澡

我說俺大,洗個澡吧,我教你

父親點點頭,笑了笑,又咂巴下嘴

嘟囔一句:我洗澡還用你教嗎?

我為我的失言感到羞愧。是的父親

面對你蒼老的微笑,我要選擇什麼詞

才能恰當表達這段生命的距離?

我是一株不安分的稻子,幾經漂泊

終於在城裡紮根。面對從沒用過的浴缸

脫光了的父親靦腆、羞澀而小心翼翼

我說俺大,先洗洗頭吧,父親喔了一聲

乖得像個孩子。平生第一次用洗髮水

低著頭的父親頗多疑問。他說洋鹼太柴

胰子太貴,「俺一般都用洗衣粉」

父親啊!摩挲著你稀疏的白髮

要咬上幾次牙,我才能阻止那些顫慄的淚水?

第一次給你搓背,我就搓到了你的骨頭

乾癟的父親啊,我要怎樣的輕柔

才能不讓自己的靈魂,痛出聲來……

插圖油畫:陸鳳翔

安全帽里的遺言

2003年4月16日,湖南漣源市七一煤礦在井下水倉擴容掘進時發生突水事故,17名礦工被困井下,6天後救護隊員找到他們中的16人的遺體,1人至今下落不明。在聶清文的遺體附近,救護隊員發現了一頂安全帽,用粉筆寫滿遺言:「骨肉親情難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鄧曙華100元,龔澤民欠我50元,我在信用社給周吉生借1000元……」

這是不是遺囑的文本格式里最簡單的一種

這是不是一個底層老百姓一生的清單?!

2003年暮春,花瓣如雪

空氣中飛揚著另一個災難性的名詞:非典

而一頂老舊的安全帽一如粗糙的頭顱

從數百米深的地下出土,當然並非文物

但那密密麻麻歪歪扭扭的粉筆字一如甲骨

刺痛了我的眼

請注意!這份歪歪扭扭的遺囑的關鍵詞:欠

17隻小鳥欠天空17對飛翔的翅

17個丈夫欠妻兒17雙如山的肩

多麼簡單的算術啊!整整6天6夜

17條生命就在黑洞洞的地獄裡永遠告別了藍天

絕望和痛苦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啊——兄弟

但是那一刻,當冰冷的地下水迅速漫過腰膝

我牛一樣吃苦耐勞的兄弟!

我石頭一樣沉默是金的兄弟!

你摘下那頂帽子,你終於知道在沒有陽光的地方

什麼樣的帽子——都不安全

在死亡來臨的一刻你怎麼能用欠條給生命留言?!

人欠你的你欠人的,一目了然

你一生勞頓、奔波為的就是那幾個可憐的數字嗎

多少悲苦、辛辣隱藏在蒼白的數字後面?!

你無法留下更多的話——水漫上來了

安全帽的面積、粉筆的長度以及時間都相當有限

「骨肉親情難分舍。」一個字就是一滴失色的血啊!

我的兄弟!新聞的條目每天都在更新

事故總源源不斷。明天誰還記得住

你這份安全帽里的遺囑和我的這首詩歌

以及此刻——我流滿淚水的臉……

插圖油畫:陸鳳翔

那個在地獄裡敲鋼管的人

那個在地獄裡敲鋼管的人

以恐懼和絕望告訴我們

他還活著

活著,多麼艱難!

9天8夜

還有心跳的人幸運得戰戰兢兢

他們要節約恐懼和悲傷

節約詛咒和哭喊

節約大便、小便也節約睡眠

甚至節約——顫抖的力氣

活著,多麼艱難!

那個在地獄裡敲鋼管的人

身邊布滿了死屍和潮水

噩運來勢洶湧,冰冷的生活

總高過他們的呼吸

活著,多麼艱難!

那個在地獄裡敲鋼管的人

噹噹當——

以半條命,以漆黑的仰望

敲深不可測的人間

插圖油畫:徐杏海

雪不會告訴你她要化了

雪不會告訴你,她要化了

雪只努力地沖你笑,她的笑,多麼美

如果你真的用心聽,用心看

其實每一陣風,都是嗚咽;每一朵雪花

都是淚水

雪不會告訴你她要化了;不會告訴你

生是一場死,愛,是一場傷悲

插圖油畫:孔繁明

我終於放下你了

我終於放下你了

像糖放下了甜,葯放下了苦

我終於放下你了

像樹放下了根,船放下了櫓

我終於放下你了

像血放下了淚,肉放下了骨

我終於放下你了

像喉嚨放下呼吸,一支曲子放下了

最疼、最美的音符

插圖油畫:陳正國

憶江南

我們一起看過的風景,多麼有限

我們能夠記住的共同的往事,多麼有限——

二月水鄉,鶯飛草長,油菜花一路向南

白楊樹的新葉在艷陽里閃亮,生動得像笑臉

我們怎麼走著走著就累了?在時間的河流里

我們停下來,一鬆手,就站成兩岸

插圖油畫:徐杏海

野百合

有一天,我會忘記你

我會忘了你長什麼樣子,姓什麼

名字里的香味,也想不起來了

我會忘記你的生日,忘記你最討厭的食物

忘記你身上的痣,和右手食指上

曾經的牙印和傷口

忘記你最喜歡的花兒不是玫瑰,不是山茶或丁香

也不是紫羅蘭或天堂鳥,而是

野百合

我總覺得有什麼東西丟了,我會掏掏兜

把兜翻過來,左看看,右看看

我會到馬路上,對著車水馬龍發獃

我總覺得有什麼東西丟了

我沿著馬路,往前找找,又往後找找

兒孫們會忍不住呵斥我,領我回去,關上門

但我總會扒著門縫,往門外望——

我終於從門縫裡出來了,望一望夕陽

又望一望月亮

我總覺得有什麼東西丟了,我踏著夕陽去找

我踩著月亮去找,最後一次

沒有回來

世人啊,如果你們在田野里與我不期而遇

我已不是人,也不是鬼,只是一株微微顫慄的

野百合……

插圖油畫:陸鳳翔

時光飛逝

時光飛逝,我的愛,也變得鬆弛

一如你發梢上的雪,星星點點

化在我的目光里,柔柔暖暖的,都是微笑的

渾濁的淚

那些早就想去而一直沒去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一如我喝過的空酒瓶,總裝滿你的嘮叨

老太婆,趁著還走得動,能去咱就多去幾個地方吧

一輩子省吃儉用,小氣吧啦,到老了

咱也大方几回

那些早就想見而一直沒見的人,感覺里蠻多的

其實你好好想想,也沒幾個了

一年走幾個,就像這滿口的牙齒,你都不忍心細數

到底,還剩幾顆

你老家已沒什麼人了,我老家也是。我們什麼時候

怎麼把他鄉,都住成老家了?

孩子們花籽兒一樣,在四方開花,結果

不逢年不過節,都不回來。老太婆,都這把年紀了

還說什麼愛不愛的?我們得好好活呀

好好活,等我們都活成墓碑的那一天

老太婆,你我就永遠在一塊兒了

不僅名字,還有化成灰的骨頭和肉;就像此刻

我們相依著躺在夕陽里,你撫摸著我的皺紋

不再追問我到底,愛過幾個女人

這心裡頭啊,到底,愛不愛你,有多愛

——我們什麼也不說,就這樣相互撫摸著,撫摸著,天

就黑了……

插圖油畫:孔繁明

其實花朵也是星星

其實花朵也是星星

億萬年約等於一個季節

星星亮過,花開過

一如這浩渺宇宙我們來過

其實淚水也是海洋

無窮的苦澀約等於小小的感傷

海洋哭過,淚流過

一如這蒼茫世界我們愛過

R

ecommendation

名家推薦語

詩就該大大方方的:大格局、大情懷,充滿人間大痛與大愛,我覺得這才是中國詩歌、中國文學應有的大氣象、大氣度——魯克的詩里就有這些。

——莫言

文學作品要關照當下,反映時代,寫作者筆下就要有「人」,有人生和人間。魯克的寫作緊貼地面,他的詩里有熱血有淚水,有慈悲。

地理和心靈上的故鄉雙重丟失,成了變革時代都市遊子們的普遍隱痛,魯克試圖通過詩歌,給自己也給世人找到靈魂的故鄉;他也一直在為中國新詩尋找故鄉——傳統深處,芳草鮮美;詩的胸膛,有愛安居。

——李敬澤

魯克有著很強的「選題」意識,這顯然與他為了生計而長期堅持的紀實寫作有關。魯克的紀實寫作有個「三不寫」原則:「不引人向上的不寫;沒有善意和暖意的不寫;不能首先感動或震動自己的不寫。」很顯然,魯克把這個原則也帶到了詩歌創作中,因而從源頭上避免了脫離生活、脫離心靈的空對空的膚淺表達與虛妄呈現。

魯克的詩有疼痛感,不虛不飄,稻穀一樣深沉飽滿,樸素溫暖,有著直抵人心的力量。

——謝冕

魯克的詩意象新奇,鮮活靈動,極富畫面感,總能在三兩行里迅速抓住人,讓你心頭一震,這個非常不容易。這估計與他同時堅持傳統詩詞研究和創作有關。

魯克的詩有著鮮明的本土印記,他一直在努力觸摸「漢語所能達到的最美、最遠的邊界」,數十年如一日,情熾如火而心靜如水,難能可貴。

——吳思敬

詩人魯克的紀實寫作生涯彌足珍貴,他從對低處蒼生的感知和體恤中,完成了自我的提升和詩歌的跨越。關於故鄉的詩,寫到魯克這步田地再往前發展,我認為就很難了。

魯克的詩歌品性依我看在於,他不僅要靜默於世間,更傾情於干預。這也許是魯克寫實文學生涯的獨到見解在詩歌創作中的深層意義。

魯克的詩歌往往不是要給出我們答案,而只是試圖給我們一個又一個回望與反思的空間。而在這一次又一次回望與反思中,我們更客觀、更接近本質地看清了這個本來並不詩意的世界,同時卻又跟詩人魯克一樣,看到了「一望無際的疼與愛」。

——梁小斌

魯克,本名魯文詠,祖籍山東臨沂,1969年10月生於江蘇東海。曾服兵役,退役後做了十年銀行職員,後為理想和自由選擇辭職,南下、北漂十餘年,做過記者、編輯,現為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深港分會文化藝術中心研究員、妙奇國際影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總裁,從事長篇小說、社會紀實、影視劇本、政論研究寫作和影視導演工作。

詩歌作品散見於《詩刊》《人民文學》等期刊,入選多種選本,曾參加詩刊社第24屆青春詩會,多次獲全國獎。

主張「暖性寫作」,誓為蒼生立言;認為一切缺失疼痛與淚水元素的文化藝術產品都是贗品。

掃碼聽詩

(名家讀魯克詩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兒有好書 的精彩文章:

給春天裡明媚的你
小小火花里的熱情大陸:火柴盒設計欣賞

TAG:這兒有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