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台灣青年勇敢實現中國夢並不是賣台
嘉南藥理大學29日舉辦「兩岸青年時代考驗與創造學術研討會」,邀請兩岸學者專家聚焦討論兩岸青年政策與交流相關議題。
嘉南藥理大學副教授黃清賢表示,面對新的兩岸實力對比情勢發展,愈來愈多台灣年輕人願意前往大陸學習、就業、創業,並願站在大陸對台友善的觀點來正面看待惠台措施。
嘉南藥理大學副教授黃清賢
黃清賢引用三項民調數據:
《聯合報》在去年底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2017 年有四成民眾願意西進就業,較 2016年大幅增加9%;另有38%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 兩者都創8年來新高點。 交叉分析發現,30歲以下年輕人的西進意願由 2016年的3成低點, 增為5成3,30至49歲青壯世代也有近半數願意西進就業,都比2016年增加9%至12%。
大陸31項惠台措施公布後的《遠見雜誌》民調顯示,18至29歲的年輕人、所謂「天然獨」世代,10年前認為大陸對台不友善的比例,高達 5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但10年後的今天,下降至39.8%,成為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友善佔比也從 35.5%增加至 40.8%,也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族群,且有41.7%願意去中國大陸發展,包括投資、工作、或求學,這都顯示了年輕世代對大陸看法已大不同。
被視為親綠智庫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結果也顯示,雖有41.9%民眾同意惠台措施是大陸統戰措施,但更有30.1%的人正面看待。 其中,年紀越輕的人有正面反應的比例越高,例如,20至24歲的人有4成視為大陸的善意行為。
黃清賢認為,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對於所謂的「反中」、「仇中」、「恨中」到達高峰後,面對中國大陸的國力繼續上升,相對的,台灣在政黨再次輪替後卻發展受限下,亟需前景的青年,逐漸地轉向願意西進就業、願意到大陸發展、正面看待惠台措施、認為大陸對台友善,這也顯示了 「和中」、「友中」、「親中」正持續升溫中。
黃清賢回顧兩岸交流並比較歷來大陸出台的惠台政策,認為這31項惠台措施,相關文化、社團,乃至於台商、教師、學生方面的條款,基本上多是當時已簽訂但無法實施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甚至是ECFA後續想推展的相關內容。在兩岸官方溝通管道中斷後,現在大陸依據「以我為主,操之在我」的概念,單方面提出吸引台灣民眾前往大陸發展的措施。
學者鼓勵島內青年把握機遇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宋興洲表示,民進黨執政,社會的流動性差,民眾的挫折感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抗議也多。大陸惠台措施提供了機會,台灣雖然有很多流浪博士,但是,光是廣西要台灣1000名博士,「當機會來臨時,同學,你準備好了嗎?」
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說,大陸最新惠台31項措施將通過「交換市場」,為台灣青年重塑自身的階層身份。大陸的經濟發展空間大、就業與創業的機會大,也需要人才,台灣青年應把握時機。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前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邵宗海也鼓勵台灣青年有機會就去大陸試試、勇敢實現中國夢,他也強調,去大陸並不是「賣台」,重點是思考自己奮鬥的過程付出了多少,以及客觀環境是否對自己有利。
(圖文來源:中評社)
※台獨青年向蔣介石棺柩潑紅漆 與台媒記者爆激烈口角
※慈湖潑漆案9人拘提到案 交保獲釋
TAG:直通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