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和高順都是難得的猛將,為什麼曹操卻放了關羽,且殺了高順?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27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說起曹操,大多數人會用奸詐、老奸巨滑、自私、多疑等辭彙形容他,這一切只因《三國演義》中,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然而演義只是演義罷了,真實歷史上,他說的只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就事論事,而非行事準則。而且縱觀他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他堅持的恰恰是「寧人負我,毋我負人」,這一點從他對待關羽的態度上,就可見一斑。這是怎麼回事呢?
劉備當初在徐州被曹操擊潰,無奈依附袁紹時,留守下邳的關羽在城破之後,為曹操所擒。當時的曹操早已下令道,被大軍圍困後才請降的人,可以直接斬殺,這一點于禁面對自己的故交昌豨 ,都不敢循私情。可是關羽被擒後,曹操卻將其「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後來經張遼的一番試探後,曹操得知他並無留意,也沒有將其殺害,甚至他拜書辭別之後,曹操也說:「彼可為其主,勿追也。」如此看來,曹操的確是一個大度、寬容的梟雄,顛覆了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可是有一個與關羽一樣,同樣以忠義和驍勇著稱的名將,卻被曹操處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不幸的人,是呂布麾下的高順。高順,表字不詳,一直是呂布的麾下。此人非常驍勇,既曾擊敗了曹魏名將夏侯惇,也曾擊敗過有關張二人相輔的劉備,被稱之為名將,絲毫沒有誇張的成分。後來呂布被擒殺,他沉默以對,不發一言,寧隨呂布一起被殺,也不歸降,於是被梟首示眾。為什麼對關羽百般寬容的曹操,卻殺掉了高順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兩人對曹操的態度不同
雖然高順和關羽的結局不同,是因為曹操對他們的態度不同。但是如果我們細細分析,就會發現,他們二人對曹操的態度也不相同。高順對呂布是愚忠,他只認呂布一個主公。《英雄記》記載:「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意思是說,呂布明知他忠義,卻不重用他,甚至因為魏續與自己有親,而奪了高順的兵權,交給魏續,只有在要打仗的時候,才讓高順統領自己的部曲,這種情況下,高順都不怨恨呂布。所以,呂布被擒,他面對曹操的時候,選擇了沉默,誓死不降。這樣,曹操除了將其處斬,沒有其他選擇。
而關羽不一樣,雖然同樣以忠義著稱,但關羽在忠於劉備的基礎上,能夠客觀的看待問題,例如暫時歸降,保住有用之身,再如對張遼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等等。曹操以為自己有收服他的希望。最終他離開之時,表現出的忠義又讓曹操動容,所以曹操厚待他,不追殺他。
二、高順在呂布軍中威望極高,關羽在劉備軍中卻沒有這樣的重要性
《英雄記》中提到,「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人,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意思是說,高順此人嚴於律己,且治軍嚴明,其部曲更是隨時隨地都能進入戰鬥狀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樣的人,在呂布軍中,幾乎相當于軍魂的存在。只要他活著,陷陣營以及呂布的兵馬,就不可能完全歸順曹操,所以縱使曹操有愛才之心,也不會冒除將其收降,否則很容易引發叛亂。
關羽則不一樣,雖然他是劉備陣營的元老,且有勇有謀,但是他在軍中還達不到一呼百應,被視為精神支柱的地步。曹操將其收降,既不必擔心劉備舊部隨他一起發動兵變,還可以用他來安撫劉備部眾。畢竟曹操此次擊敗劉備,收服了數萬人馬。《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眾數萬人,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曹公遣劉岱、王忠擊之,不克。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
三、高順與曹操嫡系將有仇,關羽卻與曹魏將領有舊
呂布被擒殺之前,曹操曾派夏侯惇為將,率兵來幫助劉備,可是夏侯惇卻敗在了高順手上,並被射傷了一隻眼睛,從而幾乎無緣第一線。要知道,夏侯惇是曹操最重要的將領,即使他幾乎沒有顯赫的戰功,卻一直是曹魏陣營武將中,官職最高的人,也是曹操嫡系將領之首。高順射傷了這樣一個人,如果曹操將他收為己用,會寒了多少人的心呢?
關羽卻不存在這樣的顧忌,他不但與曹操麾下的將領無仇,反而與剛剛歸降曹操不久的張遼是故交,當初他說出那句「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時,張遼就一直在糾結,到底是選擇忠還是義。雖然張遼最後還是選擇了忠,如果曹操要殺關羽,他也不會阻攔,可是他的內心終究還是會與曹操產生隔閡,不是嗎?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高順與關羽同為名將,而且同樣以忠義著稱,曹操能放任關羽自去,卻殺掉了高順,看似非常費解,其實卻是必然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劉備親率大軍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上前線?千年後毛主席道破玄機
※曹操有兩超級大謀臣,死一個來一個,一個更比一個厲害,可惜早死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