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帝國背影:《哈布斯堡王朝》

帝國背影:《哈布斯堡王朝》

帝國背影:《哈布斯堡王朝》2018年第12本紙質書。

這是一本很厚的學術著作。區分學術著作與普及讀物的方法很簡單:前者往往有很厚的注釋與參考文獻。本書的注釋有一百多頁,每一章都有上百條。

哈布斯堡王朝之名翻譯並不準確,應該是皇朝,畢竟這一家族曾經掌控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近四百年之久(儘管已是一個虛位),而且在神羅被拿破崙結束後,成為奧地利帝國(和之後的奧匈帝國)皇室也有一百多年。

哈布斯堡家族起源於瑞士的阿爾高州。中世紀各個諸侯聯姻與征伐,這一家族也算篳路襤褸,奮幾世餘烈,成為歐洲中部德意志諸邦中舉足輕重的諸侯,不僅出了一位魯道夫皇帝,也將家族領地擴大到現今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地區。到了十五世紀,哈布斯堡家族再度被選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而腓特烈三世讓其子被選為下一任皇帝,自此世襲罔替,掌控帝位直到1806年被拿破崙大帝終結。(拿破崙自己要做皇帝,真是一山不容二虎)

哈布斯堡皇朝控制的疆域,不僅有位於神聖羅馬帝國範圍內的德意志部分,也包括匈牙利、波蘭、巴爾幹和北義大利的領土。十六世紀鼎盛時期,還通過聯姻控制了西班牙及其海外領地,可謂顯赫一時,烈焰油烹。然而帝國擴張的同時,也埋下分裂的隱患。本書就是從18世紀後半期特蕾莎女王開始,到20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結束,講述帝國面臨一系列內憂外患,如何變革,而各種矛盾衝突對抗,最終摧毀帝國的歷程。

哈布斯堡皇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帝國,是歐洲的中心地區,不同族系的民族匯聚一起,缺乏主體民族。家族起源於德意志,然而奧地利在競爭德意志邦聯的領導地位時敗給普魯士,從而被擠出德意志國家。匈牙利部分地域廣大,然而本身也是多種族聚集地區。北方波西米亞,加利西亞,還有瓜分波蘭後切來的西烏克蘭,南方有義大利半島北部地區和巴爾幹半島上的南斯拉夫地區,不同種族小聚集,大雜居。沒有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很難有凝聚力。語言文化宗教上的差異,加上所謂民族覺醒後越來越濃重的民族主義思潮,導致帝國最終分崩離析。帝國本身和皇帝成為維繫國家意識的根基,而脫胎於封建領主的各民族的貴族們,成為分離帝國的重要力量。至於最底層的農民,在初期是帝國政府拉攏對抗封建領主的力量(帝國通過法律解放農奴,只有自由的自耕農才是稅收和兵役之源。這是動了領主們的利益基礎。這一點在歐洲以及日本都出現過,但中國不一樣,因為中國在秦以後,就不是封建制度,而是君主專制體制)

從奧地利帝國到二元的奧匈帝國,要維持表面上的帝國統一,就只能不斷滿足民族主義者的要求。而帝國其他部分也提出來自己地位的問題,於是乎三元帝國的設想也被提出來討論。不同民族都提出要尊重自己民族的語言地位。大家都平起平坐,由此帶來的效率低下(軍隊就是典型),以及地方利益優先,最終導致這艘百孔千瘡的巨輪沉沒。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奧匈帝國而言,是一次冒險機會。將內部矛盾轉移到對外戰爭上,這也是近代諸多帝國一貫手法。然而帝國地處中歐心臟,說白了就是四戰之地,地緣格局決定了帝國要三面作戰,而這持續四年的大戰消耗了國家的國力,最終摧毀了帝國。在廢墟上,出現了十多個國家(新誕生以及被瓜分)而那個曾經雄據歐洲的皇朝自此謝幕,末代皇帝舉家逃亡。

奧匈帝國並不是一個保守沒落的國家。很早就在皇帝的支持下推進了憲政改革,廢除封建制度,保障公民權利。在工業革命後,也很快修鐵路建工廠,推進城市建設。然而帝國內部民族太多,民族矛盾、地區差異和文化衝突,最終還是斷送了帝國的命運。正所謂既無天時,也缺地利,更乏人和,真是天要亡我,嗚呼哀哉!

最後還是要吐槽一下出版社。該社一直以經濟金融類書籍出名,近些年也出了不少歷史著作(本人書架上就有不少),但讀者對譯者的水平一直略有微詞。本書亦不例外,地名寫錯,地圖注錯,真不知道是譯者問題還是編輯失誤。只好辛苦做一下啄木鳥。而封面設計也很抓狂,本來用一幅破舊的版畫挺能暗喻主題,但是書脊那一塊小小的粉色斑塊算什麼名堂?只是為了印刷出版社名字嗎?我只能想到印滿乾隆皇帝印章的宋畫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編輯魚小姐再次插播杠鈴般的笑聲。2014年冬天層到維也納一游,殘雪未消朔風凜冽,陰沉的天空配上青銅雙頭鷹,特別能展現出沒落帝國的氣質。而維也納驚人的低調優雅,無與倫比的音樂和考究的食物,都深深震撼了土鱉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所欲也和她的朋友們 的精彩文章:

毀滅之城:讀《龐貝三日》
icyfire答魚小姐讀書三問

TAG:我所欲也和她的朋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