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道修行,悟透三部經足矣

學道修行,悟透三部經足矣

度己/度人/濟世

一個專註於弘揚道教文化的平台

所有道士,入道前都需要皈依道經師三寶。三寶全稱就是太上無極大道、三十六部尊經、玄中大法師(太上老君)

皈依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

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皈依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道教三洞宗元》說: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故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

三寶君傳三洞真經,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洞又總成七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後四者為輔經,太玄輔洞真、太平輔洞玄、太清輔洞神,正一總輔通貫。道教統稱之為三洞尊文,七部玄教。

每一位信眾、居士、道士、高功對於經書都有自己的見解認識。千年傳承至今,道藏》彙編歷史所有道書,竟有5485卷(數據來源於明朝正、續《道藏》)。這些道書除了三十六部尊經,其他大多是歷史上前輩仙師對尊經的理解和修行體會。

修道,悟透三部經足矣

然,對於修道弟子,是不是要熟讀甚至悟透這5485卷道書,大可不必,也幾乎不可能。每個人見識不同,所以領悟道的方法、途徑也自然不同所以小道認為,學道悟透三部經書足矣,其他道書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和經歷自行選擇,亦或者作為修道參考。

棲雲真人對此有過深刻的闡述:「修行人先要明自己本分事,次要通教化。若本宗不通,如人無目,不分道路,舉足差訛;若教化不明,如人有目而坐黑暗中,則有偏執我見。須要俱通,方得圓應;若俱不通,如大暗中坐而又無目,何時得出也?」

重陽祖師曰:學道者,不須廣看經書,亂人心思,妨人道業。若河上公《道德經》,金陵子注《陰符經》,時看亦不妨也。不如一切不讀,觜盧都地養氣,最為上乘。

呂道安尊師的遺世頌也證明了這一點:「平生不解道詩篇,鍬嬑朋四十年。稍通陰符三百字,粗明道德五千言。」

周全陽尊師臨終令弟子誦《清靜經》(令侍者焚香,命眾誦《清靜經》,先生危坐澄聽。甫竟三過,枕左肱而逝,春秋八十有四),可知《清靜經》的重要。且,小道認為,《清靜經》中的「清凈」是修行的基礎、核心,不可不讀。修得清凈,神通自生

全真清和真人直言此三經為全真門眾必學要典:「聖賢廣說詳說,欲人知而行之。……若雲便當絕學,聖人何為說五千言?道人雖未能廣學,《陰符》、《道德》、《清靜》三經,又豈可不學。」

讀經要點

《立教十五論》論學書章指出:學書之道,不可尋文而亂目,當宜采意以合心。舍書探意、采理,舍理采趣,採得趣,則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誠,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踴躍,無所不通,無所不解。若到此,則可以收養,不可馳騁耳,恐失於性命。若不窮書之本意,只欲記多念廣,人前談說,誇訝才俊,無益於修行,有傷於神氣,雖多看書,與道何益?既得書意,可深藏之

最 後

萬事、萬物皆有道,重點在於發心。發心向道,心中有道,身體行道,百無禁忌。祖師爺不會計較你的所謂繁冗禮節,修道也不需要那麼複雜。

以道為師,以經為師,以自然為師,以天地為師。蒙祖天師指引,學道修行,略有體會。今日正值老君聖誕,寫下此文,與諸君分享。如有不當,但請指正。

隨手分享轉發

弘道功德無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門學苑 的精彩文章:

學苑課堂 無覺與有覺
當代正一道士的責任與使命

TAG:道門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