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入理解匠人精神

深入理解匠人精神

上周,主管給我推薦了一本書,秋山利輝的《匠人精神》。這是一本講解秋山先生如何培養一流匠人的經驗教程,總結了30條匠人法則,也同樣是對匠人精神的深入解讀。

一提匠人精神,大家都會首先想到做事情認真,專註,追求極致。

然後會不由自主的,和日本匠人關聯起來。

難道中國沒有匠人精神嗎?也不是。

秋山利輝是一個木匠大師,他的匠人培養方案是嚴苛的。1年理論,4年學徒,3年正式,一共八年。學徒無論男女要剃光頭,禁止使用手機,每年兩次回家,每天堅持跑步,每天要寫總結等等。這些硬性規定使得學徒只能心無旁騖的融入木工的工作中。並且,在任何時候的禮儀和工作習慣上也有著硬性的規定,最終的結果就是所有學徒,把有責任心,工作積極,態度友善等等原先硬性培養的作風形成了習慣。

嚴苛的規定磨練心性,此外,他還主張以孝育人。

別把父母的付出當作應當的,要學會感恩。父母最樂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在這裡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同時,父母的關愛也成為了學徒走下去的動力。

秋山利輝把這一切稱為「研修」,似乎和佛家的「禪」有些異曲同工。

8年後,所有學徒將會畢業,趕出秋山木工,學會獨立和創新,但是有一點是必須流傳下去的,那就是秋山利輝的30條匠人準則。

我讀完這本出的最大收穫,就是分清了精緻和匠人的區別。

精緻只是匠人的外在呈現,是做事情做到精緻。

而內在呈現在於心性,是責任感,是對人的態度,是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

只有一流的心性,才會有一流的匠人。

中國從不缺乏匠人,他們做到了幾十年如一日的做好一件事,把這個事情做到精緻。但很少有能在精緻層面向上延伸的人。為什麼?我思其原因,在歷史的長河裡我找到了答案。

中國自古重道輕術,並且道和術沒有融合。

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中國的政治制度,長期實行的是分封制。即,天子把全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各個大小貴族,使之建立諸侯國;而在諸侯國內,各國的國君再把土地分給自己的卿大夫,這些卿大夫,都是大家族;而在卿大夫的家內,還可以繼續把屬於自己的土地再往下分給自己的家臣。整個社會結構,由低到高,依次是個人、家、國、天下。

這種制度形成了一個局面,那就是「世襲」。

官位和爵位世襲,在民間各個職業往往也是父子相傳,代代沿襲。幾乎家族的個人生下來別人就知道他要做什麼工作,這時候大家對於職業的認同感是非常高的,不認同也沒用,因為沒有選擇。

秦統一中國後,廢除了分封制,轉而實行郡縣制,官位不再世襲,再經由兩漢的舉孝廉制,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科舉制度徹底建立,從此,即使是社會最最底層人士,也有機會躋身上流社會,家族出身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而個人的才華和努力變得更為重要。

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人們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出身,也不再安於家族曾經的職業,而是有了更多的選擇,對家族的認同感越來越低,人們在思想上,越來越活躍了。

而專註,正是匠人精神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到宋代,一句「萬般皆無用,惟有讀書高」,徹底的將道上升到了更高的層面。而大量的工匠,手工業者,社會地位越來越低,越來越不受尊重。

可是在日本,木匠可比大學生地位高多了,甚至達到一定關注度,大家會對之尊崇。

再次,中國人靈活多變的性格,也是稱為一流匠人的阻礙,反而日本德國的刻板在這方面更有優勢。

我們的文化是「模糊 飄渺 不確定」,強調悟,用主觀去體驗。比如中餐的傳授,少許鹽,幾粒花椒,炒制顏色微黃。而西餐則是「油溫300,炸30秒,撈出瀝三下」。再看看中醫搭脈望舌時強調醫生個人主觀的感受,而西醫診斷時化驗單上一連串直接清晰的客觀數據,你就不難體會了。

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然和前幾點也有關係,就是日本極度會宣傳和推崇匠人精神,不乏有過度美化和誇張的方法,但是好處也顯而易見。

中國卻沒有多少好的匠人精神的宣傳,至少在我看來,好不容易拍了幾部紀錄片,卻大多是宣傳產品和其他的商業內容,重點完全不在匠人精神。

這是個浮躁的年代。

為什麼日本一個做壽司的能被稱作神?

為什麼日本一個炸蔬菜的能被稱作神?

為什麼日本一個蒸米飯的能被稱作神?

中國不是沒有匠人精神,只是中國的工匠地位太低,

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

老羅一直推崇匠人精神,但是光有情懷總是沒人買單。

好在華為在掙了3000億的時候也想明白要搞匠人精神了。

在這個速度和利潤才能生存的年代,講匠人精神得有資本。

我覺得稍微好一點的匠人精神節目就是《非凡匠心》。

細小精緻的「鋦活秀」、高貴典雅的龍鳳旗袍、神乎其技的徽州木雕······

一幕幕嘆為觀止的中華傳統,一位位殿堂級的匠人大師。

節目一經播出就引起廣大好評。

但是也有包裝的成分在內,對匠心的理解篇幅也較少。

正因為匠人的地位,導致了這些人沒有餘地去思考世界和人生,世界萬物和手工的聯繫。不誇張的講,大部分匠人其實就是靠這個技藝一直做下去,為了生存,也少有思考。如果匠人的地位不提高,匠心也就只是專心。

在這樣的時代,道和術的融合才是大勢所趨,術更像是地基,是非常有力和堅固的社會力量,是驅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引擎;而中國人崇尚的「道」,靈動的主觀意會,各種想法,更像是樓房中用磚砌的樓房,在術的地基上也不會脫離實際。

我相信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精湛工藝,迫切的需要這個寧靜而強大的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腦就要多吃藥 的精彩文章:

TAG:補腦就要多吃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