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步兵打不過騎兵,更與這個千古罪人有關

兩宋滅亡的真正原因,是步兵打不過騎兵,更與這個千古罪人有關

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堪稱是野蠻文明徵服進步文明的時期。北方游牧民族自鐵木真開始,迎來了大一統的時期,其可怕的戰爭實力才真正地宣洩出來。

蒙古騎兵席捲亞歐大陸,體格強壯的歐洲人在他們面前,彷彿是朽木不堪一擊,被打的落花流水。阿拉伯的哈里發也被蒙古人關在滿是金銀財寶的屋子裡,活活地餓死。

在西進作戰的同時,蒙古人也在南進作戰。用22年滅掉了西夏,用23年滅掉了金國。他們以為只用10年,就可以滅掉南宋,統一中國,卻沒想到整整用了50年。

在蒙古人的眼裡,漢人比不上歐洲人的強壯,可甘願用孱弱的身軀去抵抗騎兵的衝撞。公元1279年,陸秀夫背著年幼的皇帝趙昺跳入了冰冷的大海中。南宋雖然滅亡,但是魂還在,忽必烈在文天祥的身上找到了答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肉體可以被征服,但是信念和道義會永存。

說到這裡,總結一下,歐洲、阿拉伯、西夏、金國、南宋滅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蒙古帝國的騎兵。蒙古的軍事制度雖然簡單,但騎兵的機動性這一最大的優點,卻被發揮到了極致。可怕的是,蒙古騎兵人手一把強弓,射程可達300米,雙方軍隊打個照面,蒙古騎兵一波弓箭下來,便射死好多人。而南宋能堅持這麼久,在於有著堅固的城池,避免了騎兵的正面交鋒。

如果宋朝能夠拒敵於長城之外,結果可能就不會這麼糟糕。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天下大亂,中原大地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混亂,稱為「五代十國」。石敬瑭本為唐朝河東節度使,卻恬不知恥投降了契丹,認了一個比自己年紀還小的乾爹皇帝,並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石敬瑭的這一行為使中原民族與北方游牧在以後的戰爭中,處於無險可守的境地,說石敬瑭是千古罪人也不為過。

幽雲十六州戰略意義很重要,包含今天山西北部雁門關外的朔州、大同,以及河北的張家口,北京、天津一帶。遼國佔據了這一地區,騎兵可以長驅直入中原地區,以步兵為主的北宋將在華北平原上直接面對騎兵的衝擊。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進過長達40年的征伐,都沒有收回幽雲十六州。以至於遼國騎兵直入中原地區,宋朝在佔據優勢的條件下,卻不得不簽署屈辱的協議,達成「澶淵之盟」。雖然為北宋帶來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卻也讓金國和蒙古乘勢崛起。

三百年後,明朝大將徐達、常遇春圍攻大都,元順帝棄城逃跑,明軍不費一兵一卒收回了幽雲十六州。正是由於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才有大明276年的輝煌歷史,才有著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才有大清對山海關的無可奈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胡老師 的精彩文章:

他因乳名叫「五娘子」,被李世民處死,死後44年武則天為他平反

TAG:歷史胡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