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打不罵不說教,照樣搞定熊孩子

不打不罵不說教,照樣搞定熊孩子

這篇文章的開始

從地鐵上的熊孩子說起

昨天坐地鐵的時候,旁邊坐了兩個推著寶寶車的媽媽,其中一個媽媽正在教育她女兒:「我剛剛已經提醒過你不要把小球甩來甩去地玩,結果你不聽,現在球沒了,你自己負責,哭沒用,想哭就哭吧。」

小姑娘哭得鼻子都紅了,流著鼻涕,眼睛偷偷地打量著媽媽。過了兩分鐘,她媽遞給她一張紙巾給她擤鼻涕,問她:「還哭嗎?想哭繼續。」小姑娘連連搖頭,安靜下來。

沒到5分鐘,沒打沒罵就搞定了女兒的臭脾氣,旁邊那個媽媽和我都看呆了。

其實,這位媽媽用的方法和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育兒方法一樣,都是從小對孩子進行克制任性訓練。

李教授認為:

如果6歲之前性格方面有些問題沒解決,後面家長就管不了了。

家長要教孩子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避免自私、經歷挫折。

這些理念很多家長都知道,但具體怎麼做呢?下面,咱們來聊聊李教授制服熊孩子的幾個具體方法。

1、克服任性

4歲的孩子生氣了,最多打個滾,哭一哭。等到了14歲,孩子生氣了可能去網吧,離家出走,甚至跳樓。

其實這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錯誤的信息——爸媽的愛沒有限制。他們知道自己被愛,在用這份愛威脅家長。

孩子很小的時候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不舒服或者感覺痛苦他用哭來表達。而到了3-5歲,哭開始具有目的性,一旦出現目的性,家長就要開始訓練了。

如果孩子提了不合理要求,必須做克制任性的訓練。比如,家裡已經有很多小汽車卻還想買小汽車,在外面撒潑打滾要求爸媽必須買。這個時候,直接抱他回家,不打也不罵,就放任他哭,放到卧室或其他沒有危險的地方,只留一個人照看就可以,然後開始一對一地教育。記住4個不要:

不要罵。罵孩子,孩子可能會受傷害。

不要打。孩子還小,身體很嬌弱。

不要說教。在孩子鬧的時候,無論家長說什麼在他看來都是噪音。

不要走開。留在他身邊,等他哭累了。

讓孩子明白無論他怎麼鬧,不行就是不行。等他哭得筋疲力盡,給點愛,拿熱水給孩子擦把臉,然後把毛巾往旁邊一放,問他: 「還哭嗎,要哭接著哭。」

用這種方式告訴他,你鬧起來沒道理我既不心疼,也不讓步,你就鬧吧。這樣折騰過一次之後,孩子就會知道,鬧是沒有用的。

2、防止壓抑

即使是訓練,家長也不能讓孩子太壓抑。要告訴他以後有什麼事情可以和長輩好好說,爸媽可以考慮孩子的要求。鼓勵孩子多交流。

同時,交流要滿足「三比一」原則,就是說孩子提三次要求,滿足他一次。讓他知道交流有用,但是不是每次都滿足。慢慢地,他就會懂得如何交流。

3、避免自私

教育孩子只管自己,不管別人,會讓他變得自私。所以,要從小就讓他學會關心別人。

一般孩子5歲左右就可以上桌和大家一起吃飯了。這個時候給他立個規矩:長輩沒到,不可以動碗筷。事情雖小,但很有效。小小的飢餓,讓他體會到輕微的痛苦。畢竟只有自己痛苦過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通過讓孩子等待家人吃飯,讓他養成關心別人的習慣。

另外,一些小事上也可以教育孩子,比如剝橘子。在他面前剝一個橘子,先不讓他吃,讓他遞一瓣給爺爺,再遞一瓣奶奶,幫助他養成家庭意識,防止自私。

有沒有覺得李教授這幾招特別實用?現在的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心頭肉,打不得罵不得,爸爸媽媽想管教往往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李教授這些方法既能教育到孩子,給他從小立規矩,也不會傷害到孩子。

不過,也有人不認同李教授這套理論,認為用這種方法的家長是在居高臨下地管教孩子,給孩子做了「有罪預設」。其實,生活環境不一樣,孩子個性也不一樣,家長既要參考別人的育兒方法也要重視個性教育,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家話育兒 的精彩文章:

寶貝就是不開口說話,媽媽很著急

TAG:名家話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