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都說達摩是禪宗初祖,那麼達摩祖師的禪法到底是怎樣的呢

都說達摩是禪宗初祖,那麼達摩祖師的禪法到底是怎樣的呢

菩提達摩(Bodhidharma,?-528),略稱達摩或達磨,據《續高僧傳》、《景德傳燈錄》等載,為南印度憎人,南朝劉宋末航海到中國廣州,後到北魏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他在中國傳禪學,提出「二入四行」禪法,並收慧可為弟子,授《楞伽經》4卷。

傳說他曾著有《達摩論》、《二入四行論》、《無心論》、《證心論》、《悟性論》、《安心法門》、《修心要論》等。中國禪宗稱他為「西天(印度)二十八祖」之第二十八祖,「東土(中國)禪宗初祖」。

達摩居處——少林寺

達摩禪,以「壁觀」為形式,即面壁靜坐,專註一境(以牆壁、石壁為觀察對象),使之「安心」寧靜。唐代宗密對達摩禪的「壁觀安心」的作用解釋說:「達摩用壁觀禪法教人安心,旨在排除外界煩惱的干擾,觀照自己的本心而無障蔽,心就好比牆壁一樣安然不動,這樣便可進入覺悟真理的最高境界。」達摩禪更重要的是以「壁觀」這種禪定實踐去證悟佛教義理,反過來,又以「二入四行」之理來指導禪定實踐。

所謂「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對佛教義理的思考和把握;「行入」就是禪定實踐的方法。「理入」分為三個步驟:(1)依據佛經所講的義理,牢固地樹立「舍偽歸真」的信仰;(2)通過「壁觀」,安定本心,集中精神觀想經教義理,去除分別意識;(3)擺脫對經教文字的依賴,自證所觀之「理」,使之「與道冥符」,即「理」與認識的默契。

「行入」即指「四行」禪定方法:(1)報怨行;(2)隨緣行;(3)無所求行;(4)法行。前三行講修行者對過去作業受苦或因榮譽而帶來的喜樂,應當採取無怨無怒、無愛無憎、無得無失,無喜無非,甘於忍辱受苦,全無希求的態度。最後一行是說如果修行者能夠做到以因果報應的教義支配自身忍辱受苦的行動,就可以與禪觀證得的「真性」之理相應。

印度僧人

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禪法,對中國早期禪法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同時,這一整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禪法,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少林寺初祖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這三個出自佛經的寓言故事,淺顯易懂卻耐人尋味
一文讀懂:「跳出三界外」是要跳出哪三界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