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換種方式思念您

換種方式思念您

清 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臨近,春暖花開。上山踏青,清墳掃墓,祭拜先人的人陸續增多。據相關部門統計,每年這個時候也是森林火險的高危期和山林火災的高發期。「一柱香火引發一場山火」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

因祭祀焚燒而引發的山火,破壞植被,污染環境,重者危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甚至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因此,每年清明前,各級政府都要花大力氣來做文明祭祀、預防山火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工作,儘管如此,收效似乎並不明顯。

上墳祭祀,焚香燒紙,已是「清明節」這一特定節日里一種約定成俗的重要民俗,沿襲千年。繼承傳統,緬懷先人的心情可以理解,而理應傳承,但方式方法是否應加以改進。大量焚香燒紙白白消耗人力物力資源不說,還污染空氣,危及安全,與現代社會所大力倡導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建設發展理念背道而馳。現在來看,這一源於農耕時代的「民俗民約」與既已進入現代文明這一時代大背景相襯是否有點掣肘或不「入流」。

「栽花植樹寄哀思,鮮花祭祀情更濃」。換一種文明的方式來表達對故人的哀悼之情,國家提倡,時代需要。文明,更顯文靜和高雅。所表達的心意和目的一致,只是方式的更新。有時,某種觀念的改變和方式方法的更新並不有博於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只是原版的升級與換代!

其實,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一些民俗也隨之不斷改變。就拿裹足來說,自古以來就是漢族婦女的必習風俗,但因其摧殘人體人性,自清末以後就被逐漸廢除;每年的端午節,原本是老百姓以往江河中投放粽子方式來紀念詩人屈原,現今也演變成以龍舟賽的形式來慶祝……以往看,這些民俗不可謂不重要,但也並非是一成不變……

有句話說得好,「世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事物的發展總是不斷推陳出新。一些民俗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一個民族對某種精神追求的體現和承載,因而世代相傳,永不消失。即便如此,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化,在其具體表現形態上必將不斷發展變化。要相信,變異永將是民俗文化保存和發展的內動力,不管你接受或不接受。在歷史的進程中,就沒有不變的民俗,歷史和現實也證明了民俗的變異性,並在不斷與時俱進,以便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一束鮮花寄哀思!」

這個清明,讓我們以更為文明的方式來表達對已故先人的思念和哀悼!文明祭祀,我倡導我踐行!

朋友們!你,準備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猿北聑 的精彩文章:

TAG:南猿北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