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襄公的人生夢魘: 楚莊王失去了攻滅鄭國的最佳機會
原標題:鄭襄公的人生夢魘: 楚莊王失去了攻滅鄭國的最佳機會
鄭靈公被弒殺以後,鄭國的公族子弟們對選擇繼任者產生分歧,由於鄭靈公沒有留下子嗣,就要從上一任鄭國國君鄭穆公的兒子中去選。當時有資格的主要有12個人,都是鄭穆公的兒子,每個兒子的背後都各有勢力支持,但是按照周王國的嫡長子繼承製和前朝傳承的立賢的規則,就將鄭國朝堂分成兩大派系,一邊說是立賢,國人想立的是鄭靈公的弟弟公子去疾。一邊則說是立嫡,就是公子堅。當雙方的爭辯進入最後時刻,決定權則掌握在公子去疾的手中。《史記》載:「去疾讓曰:必以賢,則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公子去疾的大度,讓公子堅登上鄭國大位。
不論鄭襄公是不是賢君,在這場爭論中鄭襄公深刻明白兄弟之間的關係,也抵不過利益之爭,鄭襄公即位不久,就擔心這些有背景的兄弟奪取位置,而且前車之鑒後車之師,鄭靈公的悲劇歷歷在目。鄭襄公當然不願意這些兄弟留在朝中擎制自己,便找來公子去疾商量,想要將其他兄弟都趕出鄭國,就留下公子去疾輔佐國政。但公子去疾在鄭國頗有賢名,當初若非主動讓賢,鄭國國君之位甚至有可能是去疾的,這個去疾當然不認同鄭襄公的想法,極力反對並最終促成鄭襄公將這些兄弟全部封為大夫,與公子去疾共同輔佐朝政。但是,當年發動弒殺鄭靈公的子公和子家家族,在鄭國人的眼中,始終背負著莫大的罪名,如果鄭國國君被弒殺這麼大的事情,沒有任何團隊出來負責的話,是周天子也好,還是當時的霸主晉國楚國那裡,也都不好說。因此,鄭襄公繼位後就開始著手清除子公家族,其後又將子家的家族成員全部驅逐,這是樹立正統和道義的事情,鄭襄公還是比較果斷的。
但是在選擇依附國的時候,鄭襄公和歷代鄭國國君還是差不多,就是始終處於晉國與楚國之間遊離,這當然並非是鄭國一家之錯,當時的政治格局就是如此,中原基本上就晉國獨強,南方則是楚國,居於天下之中的鄭、宋、衛等國則常常處於戰火之中,為保社稷安穩,選擇最為強大的那一方也是無奈之舉。楚莊王對鄭襄公的評價是「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可以說還算是不錯的。且鄭襄公在抵禦楚莊王的大軍時,曾經經歷過數日血戰,到最終可說是鄭國都城新鄭城中彈盡糧絕之時,鄭襄公才光著膀子,牽著一隻羊出城投降,這場戰爭也可說是當時楚國進攻中原的重要一戰。當時的楚國朝臣認定鄭國為左右之國,楚莊王應乘機攻滅鄭國,但楚莊王卻因擔心人言可畏,而放棄了滅鄭的最佳時機。那麼,究竟是什麼輿論如此厲害?
楚莊王當時已經將兵力鋪設到中原地區,陳國已為楚國所征服。鄭國在鄭穆公的晚年,就已經背離楚國成為晉國的附庸。楚莊王攻打鄭國找的理由就是這個。在連連攻打半個月後,鄭襄公命將士和百姓登城堅守城池,等待晉師救助。雙方進入僵持局勢,其間鄭國城牆可能因攻打過猛,一面城牆竟致崩塌,鄭襄公和城中百姓皆以為鄭國將滅。楚莊王聞聽城中哭聲驚天動地,居然奇怪的動了惻隱之心,即便朝臣們奉勸楚莊王不可錯過天賜良機,楚莊王還是堅定的撤兵後退十里,要等到鄭國修繕城牆而後再做進攻。這個舉動和當年的宋襄公相似,可算是楚莊王給中原人的還禮。當然從這件事情上看的話,楚莊王的確是個崇尚中原文化的楚國君主。
當然,當時在中原有個輿論,說的是楚莊王幫助陳國討伐夏征舒,最終成功攻破陳國都城,還想要把陳國吞併。結果楚國的大夫申公巫臣就笑話楚莊王,說楚莊王是「蹊田奪牛」,什麼意思呢?別人的牛踩了你的田地,你不讓別人賠償田地,卻是把別人的牛給沒收了,是不符合禮數的事情。這個申公巫臣覬覦夏姬的美色,當初楚莊王想要把夏姬納入後宮的時候,申公巫臣就極力反對,說不合禮數,可是後來巫臣卻將夏姬納為己有,而且還背叛楚國,跑到晉國去,幫助晉國扶持吳國,成為楚國最大的禍患。如此可見,巫臣的這個輿論,本身就可能是居心叵測的,只是由於楚莊王崇尚中原文化,對此不知不覺,認定為整個事情不合禮數。在征伐鄭國的時候,就時刻對這個輿論挂念在心,本來鄭國附庸晉國或者楚國,都是別人自己的選擇,在國與國之間,這個也是正常的外交交往。楚莊王也就認為如果鄭國親附晉國這個理由,就將鄭國攻滅,是不合禮數的,因此最終並沒有將鄭國滅掉。這個決定也還是有所收穫,終鄭襄公在位,鄭國基本上都成為楚國的忠實附庸國,和盟楚國的人質,正是鄭國的權臣公子去疾,也是鄭襄公的親弟弟,可說鄭襄公是下了血本。後來鄭國甚至還多次與晉國開戰,成為楚國突進中原的先鋒軍隊,楚莊王的賭博也不虧。後來孔子評價楚莊王,還說:」賢哉!楚莊王!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
※鮑叔牙的賭局: 齊國的霸業原來很早就已註定
※楚國獻黿: 鄭靈公是否能夠擺脫這個巨大的陰謀?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