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漫山崗 近距離體驗毛田手工茶製作全過程
紅網湘鄉市分站3月30日訊(記者:劉頻)人勤春來早,茶香漫山崗。30日,在毛田鎮芬水村的茶園裡,茶樹泛著新綠,芽尖翠綠又清亮。數名茶農置身於一壟壟茶樹中,雙手上下翻飛,一顆顆清香稚嫩的芽尖便落入籃中。
(本文所有圖片皆由網友「藍藍」拍攝提供)
毛田鎮緊鄰水府廟庫區,是傳統的茶葉產區,種茶歷史悠久。在六七十年代,該鎮的茶園屬集體所有,茶農的種茶積極性不高。到八十年代,茶園分包到戶,充分調動了茶農們的勞動積極性。這裡水霧瀰漫,空氣純凈,再加上質地鬆軟的黃土地,種出來的茶葉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優良,不少人慕名前來購買毛田春茶。
「今天是春茶採摘的第一天。你看,像這種『一芽一葉』是最好的茶。」正在採茶的謝大娘告訴記者。謝大娘今年68歲,十五六歲就開始採茶,是採茶老手了。她說,現在正是採摘明前茶的最好時節。每年一到清明節前後,芬水村的茶農們便陸續走進茶園,搶抓晴好天氣採摘春茶,爭先搶佔春茶市場。
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而毛田的明前茶對茶葉的質量要求高,茶葉都是手工採摘,一般選擇一芽一葉初展。手工採摘是一個辛苦而又要耐得煩的過程。以謝大娘採茶的速度,每天工作近十個小時,能采十來斤「水葉子」,也就是鮮葉。4斤多的「水葉子」方能製成1斤干茶。
手工炒茶既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茶葉採回家後要經過12道工序才能成為「成品茶」,分別是洗葉、風乾、炒茶、攤涼、粗揉捻、烘茶、發汗(即發酵)、細揉捻、二次烘茶、二次發汗、精揉,最後烘乾,清香四溢的毛田明前茶就新鮮出爐了。每道工序都不得有半點馬虎,關係著茶葉的外形、色澤、口感和湯色。
手工炒茶需用當天採摘的新鮮茶葉,使用農村的傳統柴火灶、大鐵鍋最佳。火候對炒茶至關重要,雙手的力道和速度等,全憑個人經驗。鮮葉炒至茶梗不容易折斷便立即撈出鍋。
炒熟的茶葉放到大的簸箕中攤涼。
揉捻的手法非常重要,要順著一個方向揉捻使茶葉卷緊成條,揉捻的時間因人因茶而異,通常至少要20分鐘。每揉捻幾分鐘就要將茶葉抖散1次,重複兩三次,直至茶葉初步成條。鮮葉嫩度不同,揉捻掌握的力度也不同,明前茶用力宜輕。
把烘斗圈放到火盆周圍,再把均勻地攤放著茶葉的茶盤放到火盆上,烘茶便開始了。第一遍烘茶蒸發掉茶葉三成水分即好。主要作用是固定外形,達到乾燥的目的。烘茶過程中,翻茶尤為關鍵,要勤翻、輕翻。
茶葉發汗是制茶的關鍵一環,決定著茶的成色和口感。一般來說,發汗時間為20分鐘,發汗越「老」,茶的湯色越黃,茶味更濃。
發汗之後的茶葉再重複一遍揉捻、烘乾、發汗、精揉之後,再烘乾到能夠將茶葉捻成粉末,成品茶就製成了。第二遍揉捻的手法要輕柔,進一步使茶葉卷緊成條;復烘的時候要採用文火慢烘,因茶葉中的水分被蒸發掉了一部分,翻茶的手法要更輕。
精揉之後的茶葉烘乾徹底,放涼就能用於泡茶了。毛田明前茶湯色黃亮,入口甘甜,且回甘快,舌尖甜韻綿長,喉潤持久。因明前茶產量少,價格較貴,一般180-200元/斤。
「制茶老手」王大爺說:「手工茶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要特別耐得煩。現在的年輕人都沒這份耐心了。」所以村裡採茶制茶的都是一些「老資格」。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優質的毛田茶,這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一代代茶農用細心、耐心和專註辛勤勞作的結果。好手藝需要傳承和發展,希望「養在深閨」的毛田茶能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所傳承、所發展。
※多喝藏茶,有益身體
※春天喝茶你選對了嗎?聽說這才是春天喝茶的正確打開方式
TAG:茶 |